克图汗部有很多优秀的战士,可以说是附近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杭爱山在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这座山也是古代的一个分界岭,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东汉永元元年夏,大将军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蛮荒地带,唐宋常说的的“天山”也指此处。
杭爱山也是土谢图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的界岭。实际上札萨克图汗部有地利的优势,同时,这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略势。札萨克图汗部领地就相当于一个三面半环山的长形大盆地,这里东、北和西南三面环山,只有在这个盆地的东南部对着大漠有一个巨大的缺口。
周虎臣只要卡住这个巨大的缺口,札萨克图汗想跑都没地方跑。当然清爽的夏天进山毫无问题,可到了冬季,人在山中根本无法生存,这是极北之地,冬季的山中积雪非常厚,人生存的几率极低。带着众多家人和手下,札萨克图汗想要不被冻饿而死,冬季只有出山一途,所以周虎臣的目标很明确,紧紧卡住大漠正北方的缺口,把札萨克图汗紧紧的堵死,然后让他屈服。
堵在巨大缺口,周虎臣罕见的没有直接进攻,而是派出了一名蒙古使者向札萨克图汗诺尔布劝降。
札萨克图汗部不是自己的对手,对这一点周虎臣深信不疑,他只是不想耽搁时间,因为他的计划是入秋之前还要北上,这样堵住不是办法,所以他要尽快解决札萨克图汗。
使者回来的很快,诺尔布很强硬,他的意思表露无遗,想要我投降可以,击败我就行。
击败札萨克图汗部不是问题,问题是诺尔布说周虎臣是靠兵多将广来威胁他,这个诺尔布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有毛病,他竟然对周虎臣提出了一个挑战。
双方出同样数量的骑兵,但周虎臣不能用蒙古骑兵,只要周虎臣的骑兵胜了,诺尔布就立刻投降。
“莫将军怎么看?”
很搞笑,周虎臣已经看透了诺尔布的伎俩,他在继续考验莫彦华。
“回大帅,这诺尔布其实就是为了自己争取一个名声,他打不赢我们,就是想显示一下自己骑兵的战斗力,为自己将来在草原获得地位,诺尔布野心不小,末将去把他打残吧!”
小家伙越来越成熟,这本身就是要比一比骑兵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