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的友情,通常都会得到双方家长的鼓励。尤其是,当对方孩子家庭条件好或者成绩十分优异的时候。
亓元的爸爸开起了建筑公司,家庭环境跟从前不可同日而语,成了邻里乡亲争相巴结的对象,更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跟亓元他们玩在一起。
关真家条件虽然一般,但她成绩好,先是语文课代表,后来当选了班长,又年年考第一,典型的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自然也是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来往玩耍的对象。
亓元和关真,一个条件好,一个成绩好,照理说,家长应该很支持他们做朋友啊?
前提是,两家人没矛盾。
亓家早年是外来户,家里穷的响叮当,为了挣钱养家,亓建军十几岁就跟着关真外公做学徒,靠泥瓦匠的手艺谋生。
关真外公——郑友年,修了一辈子的房子,也收了好几个徒弟,其中,他最不喜欢的就是亓建军。
郑友年为人老实、固执,做事讲究踏实本分,有自己一套不能动摇的原则;而亓建军天生就不安分,小主意多,做一步想三步,这在郑友年看来,是好高骛远、不可依靠。
那个年代,师徒名分很是严格,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因此,亓建军不仅要跟着郑友年砌灶修房,闲暇时还得去郑家帮着做家务、干农活。
郑友年的大女儿郑英,是家里除父母外的主要劳动力,家务活重不说,还得下地种田,亓建军的帮忙,为她减轻了不少负担。两个青春萌动的年轻人,年龄相当,接触日久,自然而然就有了感情。
亓建军是个有担当的人,他喜欢郑英,也想娶她,就让父母上门提亲,却遭到了郑友年的拒绝。在郑友年看来,亓建军家里穷不说,为人也不踏实,做学徒没关系,做女婿?绝对不行!两人极力争取,等来的却是郑友年另外给女儿说亲的结果。
拗不过固执的父亲,郑英只能跟亓建军分开,嫁到了邻镇。此后,亓建军就脱离了郑友年,开始自己单干,除了过年送礼这种不能免的习俗,鲜少登郑家的门。
亓建军和郑英当年那段情,不仅让他自己倍感羞辱,怒而发奋,也成了他后来的妻子——傅梅心中的一根刺。傅梅跟他俩是一个镇上的同龄人,从小就相识,他们之间的事她自然也知道。虽然如今都各自成家,可自己的丈夫曾经那样喜欢过一个人,让她多少有些意难平。
知道儿子跟郑家的外孙女关系亲密、无话不谈之后,傅梅心中的刺又戳了一下,让她想起了亓建军跟郑英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