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飙升,同时掌握了凡脱俗的力量,心境自然也会生蚋变,所以真能秉承最高信条而修炼者却也没多少。
……
而儒家,以身份地位分的话,共分为五大层次,为子、士、君、贤、圣。
举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以地球世界的格局来说,子就像有钱的个体户,但大多数无法左右政策的执行,只有极个别能有权有势,别钻牛角尖;士就是公务员、副科、正科等存在,乃一方小土豪,正式进入国家系统,俗称的铁饭碗;君就是副处、正处、副厅等基层脑,能左右一定的国家政策执行;贤就是正厅、副部、正部等地方大员,一方诸侯,可谓土皇帝;圣,就是政治局委员、中央常委等处于社会最顶尖的存在,控制着国家的运行。
言归正传,在这个世界。
子主要就是指儒家读书人的尊称,是世俗世界中的贵族,当然,撑死也就是世俗范畴。只有成为士,方才算初步踏入圣人之道。也就是正式开始修炼,而士、君、贤、圣四大层次,对应开窍、聚灵、出窍;阴神、附体、分神;合体、化虚、灭度;识藏、神通、泥洹等四大境界,十二阶段。
这四大层次,四大境界,十二阶段来说,不管是儒家,或者是道教、佛宗、魔门等都是一样的,百家通用,并无谢影印象中地球世界的那些修仙分法。所以,其他宗派也是依照实力,沿袭士、君、贤、圣四个层次,只是并不被一些儒家所接受,认为他们不配称之为士、君、贤、圣。
其他宗派的修炼之法,此处并无描述,谢影自然不知。倒是详细描述了儒家修炼之法。
主要修炼之法有四种:
第一,便是观想,就是自己或看书、或看物等等,感应圣人号召,领悟天地之力,直到对象出现在识海,便是灵窍大开,进入初级“开窍”阶段,听起来很简单,却是被排在第一的开窍之法;
第二,便是幻想,与观想不同的是,这个幻想,对象是虚拟的、幻想的对象,同样的,当对象出现在的识海中,便是灵窍大开,进入初级“开窍”阶段;
第三,炼心,也就是练气。修炼儒家所言的礼、善、仁等人道精神与礼制精神之气和心。比如:嗜杀之人,可修铁血煞气;正义之人,可修浩然正气;仁德之人,可修功德之气。毕竟儒家的礼制精神,只是号召别滥杀无辜,却也不禁止杀戮,因为礼制维持的根本之一,也需要杀戮维持。除此之外,还有专注琴棋书画等培养个人修养、素质、心境等的技艺,也是一种途径。
第四,拟态,其中也有拟声、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