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一怔,马上意识到自己失态,收敛心神,从容答道:“伯父这次吩咐末将前来,也是听闻青州政令清明,让末将来观瞻学习,将来若能亦步亦趋,也能造福一方,令得西凉百万之众,也能安享太平。”
有点意思啊,王羽心中暗赞,马岱的回答很得体,既说明了此行的意义,也恭维了自己,同时还隐隐暗示,双方不一定非得刀兵相见,握手言和的可能姓还是存在的。当然,所谓西凉百万之众,算是个隐约的威胁,但总体而言,马岱这态度算是不卑不亢了。
王羽也不急,闲话家常般问道:“伯瞻之前走了哪些地方,有没有去过高唐?”
“尚未。”马岱神态从容,语气却多了几分谦卑之意:“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末将在魏郡所见,已是目不暇接,惊叹万分,想那高唐得享大名,可想而知,繁华处自然远胜魏郡……”
微一停顿,马岱话锋一转,突兀问道:“末将在民间,听闻君侯以大气魄,用平北策安定北疆,又摒弃前仇,说服了并州高干……末将冒昧问一句,假使洛阳曹将军也有消弭刀兵之意,君侯会以何地偿之?”
先前的几句都是试探,马岱必须先搞清楚,王羽到底是不是传闻中那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然后才能决定用什么方式进入正题。现在看来,传闻和事实相差果然很多,王羽的作风虽然直接,但耐心和心机都是不差的,马岱也是放心大胆的提出了问题。
他最关心的自然是两军有无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虽然表面说的是曹艹,但马岱暗指的无疑是西凉军。
“曹将军雄才伟略,想必是不会屈从于人的,假设他真的为了不让百姓受离乱之苦,忍辱负重,那以天下之大,自然无处不可去。北疆虽然有了公孙将军等人,但中原以外,向西,向南,都有广袤无垠之地,当可取之。”
王羽听出了马岱的言外之意,但他还是顺着对方的话锋解释了一番。
马岱眉头微皱,反问道:“中原一定不行吗?”
显然他也听出了王羽的话外之音。
“哼!”反问的语气算不上客气,太史慈当即怒哼一声。他是个爽快人,对马岱求见前搞得那些花样本就很不耐烦,听对方说话绕来绕去,更没好脸色给马岱,听得语气不妥,顺势就发泄出来。
“末将没有质问君侯的意思,只是心中奇怪……”马岱很清楚自己是干什么来的,并没有和太史慈针锋相对的意思,而是赶忙解释道:“君侯不肯在中原裂土封侯,想必是担心重复当年七国之乱的惨事,但对二位公孙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