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亦有一联:“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佛家宗旨,杀生不若放生。”
其右前方竖有一石碑,上刻千字有余,大意是铭记千佛寺由来。康熙朝中期,由郁、廖、陆三位致仕京官乐捐,百余工匠历经数月遂有雏形。后人纷纷赞助,至乾隆四十一年始成规模。乡人顶礼膜拜,香火不绝。石碑背面刻有一长串乐捐者姓名。
王涧之一一浏览,见天佑国大户人家每家皆有数人入列。
山门殿的两侧面对面站立着两个金刚力士,王涧之轻声对李芳菲说,他们是佛的护法神,民间戏称“哼哈二将”。走出山门殿,便见到东钟楼、西鼓楼。王涧之说寺院里的钟鼓是和尚们每天作息报时、集合课诵的法器。所谓“晨钟暮鼓”由此而来。王涧之笑问,为何寺院鸣钟以一百零八下为准?李云芳菲说不懂。
王涧之说:“此意为破除百八烦恼。且鸣钟击鼓皆有规矩,不可错漏。鸣钟用杵,钟声应该悠长。一百零八下钟声分为三通,每通三十六下,快十八,慢十八。早晨先鸣钟,最后以三声鼓响应。晚上先击鼓,后再鸣钟。钟声悠悠,缓缓传来,让人遐想不绝,“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名诗便不由自主浮现脑海。当然,对我而言,这晨钟暮鼓另有一番风情,你是深有体会的。“
李芳菲脸色绯红。“你这个下流坯,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过了钟楼鼓楼往里走,便是“天王殿”,殿中供奉六尊塑像:殿中央面对山门而坐的大肚笑口弥勒佛;殿两侧站立的“四大天王”,人称风、调、雨、顺。还有一尊在弥勒佛板帐背后站立的韦驮菩萨。
走出天王殿,迎面可见寺院中心大雄宝殿。殿门两边有清高宗楹联一幅:“潮涌西津,不断天风传塔语;山蟠北固,遥分清濑散炉烟。”
王涧之笑问:“稍有规模的寺院都有大雄宝殿,请问佛祖,‘大雄’二字是何意?”
李芳菲张口结舌。
王涧之哂笑。“连这都不懂,还自称如来佛!告诉你吧,‘大雄’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尊崇佛法无边,能降伏各种妖魔;二是对佛祖的尊敬,称他像力大无比、所向无敌的勇士。”
李芳菲赧然一笑:“你从哪儿得知?别是胡编乱造吧!”
王涧之哈哈一笑:“我知道的还要多呢!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王涧之指着大雄宝殿正中的释迦牟尼坐像说:“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世人。释迦是古印度部族名,牟尼是尊称。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据推断,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