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的笑声便回荡在俪园中了。
两人都不喜欢繁琐,轻车简从,很快便来到绿柳河边的“汀兰小筑”。
绿柳河位于城西,原是运河故道,天顺朝建都于此,为方便漕运入城,将河水改道由城中穿过,原来的河道便成为运河的一条支流。虽是支流,但是河面宽广,水清如碧,更兼两岸种植着成排的杨柳。每当清风徐来,万条柳枝迎风起舞,真有美不胜收之感。所以每逢年节,此处总是聚集了众多游人,各类酒肆茶坊也水涨船高地多了起来。
凡属茶坊酒肆,也分三六九等。“汀兰小筑”既然是四夫人岳真真看重的去处,当然是第一等。虽然外表瞧着灰扑扑的不起眼,它却是京里上层人物们聚会的场所。莫说老百姓不得靠近,寻常官员没有特别的关照,也很难到这里来开开荤。
凡是“小筑”的客人,男子腰间必定佩戴一枚刻着“汀兰”二字的玉佩,女士则是在手上戴一副特制的雕花玉镯。这两样便是入内的凭证,均由“汀兰小筑”的老板向客人们派发,旁人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到的。
岳真真显然是小筑的贵客,虽然同伴没有那件“通行证”,两人依然大摇大摆地径直走入大堂。她轻描淡写地向门口迎客的侍应说了句:“这是我妹子,今天一块儿来吃个饭。”那侍应点头哈腰忙不迭地招呼着,然后一溜烟似地跑进里面,为她们张罗房间去了。
岳真真有意带着子衿参观参观,因此二人走得很慢。这“汀兰小筑”内曲曲弯弯,回廊不断,如果不是熟人带着,真有可能走迷方向。两人一路走来,柳子衿注意观察着回廊一侧的包间,那里有的房门紧闭,里面隐隐传出莺歌燕舞之声,配合着男子的嬉笑喧闹,显然是一群人正在快活享受;有的房门大开,里面是几个文士模样的正在研磨作画,旁边的人一边饮茶,一边摇头品评,而且声音高亢,深怕外人听不见似的。柳子衿暗自好笑,心想所谓的“附庸风雅”应该就是这样吧;再有的就是房门虚掩,虽然现下是正午时分,房内的光线却昏暗得令人生疑。柳子衿下意识地偏头瞥了一眼,料不到里面立刻传出高声的叫骂:“看什么看!识相的趁早滚远些!”
岳真真扯一扯子衿的衣袖,拉着她疾步离开。正走之间,冷不防迎面过来一人。柳子衿初一照面便是一愣,旋即想起来人是兵部尚书贺三省的二公子贺荃。他是扬州快意坊的老相识,生性开朗,不拘小节,两人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此时贺荃已走到跟前,柳子衿连忙福了一福,含笑道:“二公子,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想不到今日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