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中共中央的视野(3 / 4)

混在抗战 古龙岗 3297 字 2021-06-07

蒋某人据说有南洋的油田供应,可对上这个吃油大户,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何况现在日本人南下,目标之中肯定跑不了印尼的油田,一旦油田失守,他要是还想出动这支装甲兵团。啧啧……”

“你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了许多啊。”周恩来长出了一口气,接着又笑了起来:“怪不得中央要把咱们得到的那些坦克装甲车藏起来……我还以为是中央在策划什么大的行动,现在看来,是用不起啊。”

“何止是用不起。不说那几十辆坦克一起行动,就是光一辆,出去转一圈儿,中央的同志们就心疼的直咧嘴。”王若飞也是苦笑不己。“有同志说这东西华而不实,还不如干脆拆了,弄成大炮……”

“这怎么行。简直是乱弹琴。”周恩来失笑,“今天咱们用不了,可只要保管好了,以后还是可以用的嘛。”

“确实如此。主席说了,就算不能用来打仗。等咱们中国自己的工业建立起来,有能力了,也可以当成样板,模仿着生产……虽说不利于技术的积累,可这样省钱,性价比也是最高的。”王若飞道。

“技术积累?性价比?”周恩来又是一怔。从向来喜欢讲述主义、思想的同志的嘴里听到这么一个词语,他竟觉得有些异样的新鲜感。

“新名词。还是你们送去的陕北的那些书里的内容。”王若飞解释道。“喀尔喀周围的敌人虽多,但实际局面要比陕北要好上许多,大家吃饱了牛羊肉,就是学习……氛围很浓厚啊。”

“能让中央的同志们感兴趣,那些书肯定都不一般。”周恩来叹道:“可惜我们这些天只顾着做事,虽然当初也留下了几本,却一直没好好研究,现在看来,是大大的失策啊。”

“确实都是好书。”王若飞一派肃容,“主席现在每天都几乎要握着那本《大国崛起》。都看了好几遍了,也依旧是整日不松手;朱老总则最喜欢那本《现代战争》,还时常唠叨什么‘整体战’;还有弼时同志……主席说过,老蒋得到了一支开不了多久的机械化装甲兵团,可就算这支装甲兵团能一直开下去,也不及他屋里的那一箱书贵重。这些书,真的是大大拓宽了咱们中央领导同志们的视野,价值不可估量啊。”

“这些书都是秦卫送过来的。”周恩来说道。

“所以。这个人我们一定要争取,不管费多少的功夫,多少的时间,都要争取。他的价值。超过蒋介石。”王若飞郑重道。

“这也是主席说的?”周恩来问道。

“不只是主席,这是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们一致的认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