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铁身在空中,神智却清醒无比,急将腰带一抽,随手挥出,但四周皆是光滑的绝壁,哪有半点可挂之处。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饶时他轻功了得,也不由得汗湿衣衫。忽然眼前掠过一片绝色。此时他急坠之中,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当下腰带挥出,着手沉重似是卷住什么。只听喀拉一声,那腰带拉下一根树枝,阻得一阻,下坠之势立缓。当下连挥腰带,不住卷落树石。
至第七次出手时,腰带卷住一棵半山腰的大松树,才定住身子。
原来这是半山腰上竟有片开阔的慢坡。柔铁穿过杏林,眼前一亮,只见前面山坳中赫然有几间茅屋。
柔铁轻轻一推,两扇草庐的篷门“伊呀”一声应手而开。
屋中空空荡荡,地下积满了厚厚的尘土,柔铁缓步踏入,每走一步,地下浮尘之上便留下一个深深的足印,显然久已无人居住。柔铁向四周扫视了一眼,见堂中别无他物,仅一桌一榻而已,便是桌榻之上也积满了灰尘。墙壁是板筑绳打的泥墙,布满了粗细不同的裂痕。床头的墙上挂了一顶十分破旧的竹笠和一件蓑衣,床尾壁上挂了一幅字,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辩,柔铁踏上一步,伸手抹去画面上的浮灰,只见上书二个长长的墨字“知剑”,旁边有一行小字,其时日沉西山,山中暮色早临,看不甚真切,柔铁摸出身边的火石火镰,“嚓”的一声燃着,点亮了一支松明,左手举着,凑到画前,这才看得清楚。只见那二行蝇头小字写的是:“八月初十夜,草庐与公孙兄谈剑后题。”下面落款是:王屋山人张三丰。笔势圆润,架构中正,笔力内蕴,藏器而不发,蓄势而不张。柔铁当日在武当山祖师殿真武殿数处见过张三丰真人的遗墨,从字理间架看来,确是他的手笔。从题字来看,张三丰对此人的剑术颇为推崇,柔铁心知张三丰乃开宗立派一代宗师,武学的的造诣深不可测。无论在拳剑上的功夫,皆可称当时无敌。张真人一生,活了二百余岁,门人弟子不可胜数,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他所传武学心法,笔录下来的太极拳经和太极剑经来看,他于武学上所悟,虽不能说前无古人,但自他仙升后百年来,确是无人能出其右。不要说达到他的境界,只怕能窥到他武学精要之人,也没有几个。
这幅字的边上,挂了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儒服的中年人,此人浓眉戟髯,豹首环眼,与戏台上的张飞倒有几分相似。左手执着一卷文书,脚上却穿着一双草鞋,右手握着一柄长剑斜斜搭在肩上,看样子既不象农夫,又不似江湖人物,更非读书之人。
柔铁由于太过劳累,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