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巴勒斯坦一脉相承,在一战前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马士革省,统称巴勒斯坦,一战后西方列强瓜分中东,巴勒斯坦地区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就是如今的约旦,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成为约旦国王,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均由英国控制。
二战之后的1946年,约旦宣布独立,随后的十余年后,英军全部撤出约旦,这个国家完全独立。
约旦与巴勒斯坦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同根同源,是坚定的盟友,共同对付以色列,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涌入约旦,加大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困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多次以约旦为据点组织武装劫机事件,这导致约旦和巴解组织正式交火开战,最终巴解组织被驱逐出约旦国境。
约旦和伊拉克的关系同样复杂,1958年约旦曾与伊拉克组成“阿拉伯联邦”,但同年伊拉克爆发革命,该联邦解散,约旦开始奉行中立与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但约旦是伊拉克周边国家中唯一一个对伊拉克人实行免签证的国家,约有100万伊拉克人在约旦从事各项工作。
约旦的总面积是9万余平方公里,约为中国的1%,人口200余万,约为中国的七百分之一。
※※※
来到安曼后的两天中,罗南多跟随着比阿特丽斯的访问团,连续走访了数座位于安曼市范围内的难民营。
房屋破旧、拥挤不堪,处处显露着萧条和破败,道路和建筑物破损严重,斑驳和破损的墙壁成了孩子们涂鸦的场所,这是一个与正常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21世纪的现代化在这里寻不到太多的踪影,这里是被现代文明遗弃的角落,生活在这里的人差不多一贫如洗,这种情况很糟糕,因为这些人已经在这种难民营中生活了半个世纪,至今也看不到任何出路。
访问团在第一天到达的那处孤儿院,显然是条件最好的一处难民营,或者说那里已经不能被叫作难民营,而是一所孤儿院。
真正的难民营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们拖家带口住在这里,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为自己遮风挡雨。
在安曼南部数公里外的南安曼难民营里,访问团受到了管理难民营的“社会服务部”的苏珊女士的热情接待,通过她的介绍,访问团成员知道了巴勒斯坦难民的大致情况:从1948年的中东战争开始,大量巴勒斯坦人陆续逃离家园沦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