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队18号保罗·斯科尔斯后场传球!皮球直接越过了中场,又是相同的套路,曼联队放弃了中场争夺,完全把希望交到了三名前锋的手中……这样的战术太过死板,我想说这样盲目的传球能带来几成机会?以英超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应当向世界各地的球迷展示优秀的技战术水平,这一点主队利物浦要做得好很多!”
安菲尔德球场的解说员语气充满了不屑,同时他也很苦恼。
曼联队此时的战术,有些类似于传统的英式球队的长传冲吊,保罗·斯科尔斯隐藏在罗伊·基恩和达伦·弗莱彻的身后,并不通过中场,往往就是在中线之后,一个大脚就把皮球开了出去。
这样的战术显然算不得优秀,那很粗糙,差不多就是90年代英超球队的踢法。
在长传冲吊的粗糙战术中,英超曾经催生出无数的大佬,因为那样的战术相对而言对球员之间的配合熟练度要求不高,对战术素养也要求不高,重要的是球员的个人技术水平[顶^点^小说][],诸如传球精度,球员在对抗中的接球水平,以及接到传球之后的处理球水平。
优秀的足球教练经常告诫自己的球员:没有糟糕的战术,只有糟糕的球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怕最简单最不起眼的战术,只要找到一帮合适这种战术的球员,就能把足球踢出花来!
比如说,50~60年代的欧洲足球水平那是很大,很多球队根本就不懂协同作战,往往是足球踢到哪里,球员就冲向哪里,现代人看到那些比赛录像,会觉得那帮球员是在玩过家家,实在不上档次。
但是,如果把50年代欧洲最好的球队拉到现代,来和一支战术错误却看似踢着现代足球的现代球队较量,两者谁能获胜,仍然尚未可知。
这里面的秘密就是50年代很强调球员的个人奔跑能力和单打独斗能力,他们习惯于用快速的奔跑来弥补防线的不足,假如现代球队的球员用通常的眼光来看待50年代球队在比赛中出现的那些防线漏洞,很可能就会吃上一个大亏。
现在,曼联队正在用粗糙的长传战术来对抗利物浦的立体中场防御,他们能够讨得便宜?
答案是:能!这也是安菲尔德球场解说员之所以苦恼的原因。
曼联的锋线上虽然只有三名球员,看似孤立无援,但无论范尼还是鲁尼,都是单打独斗的高手,范尼的跑位巧妙,鲁尼奔跑积极、迅猛有力,他们相同之处是身体对抗能力强,基本功扎实,都不是一名防守球员就能看得住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