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扶下,给街上的小孩散发着一些琐碎零食和花纸碎布头,小孩们欢呼雀跃,卫铄一脸的慈爱,已经隐然有些成熟妇人的作态了。
“府君来了!”小孩们似乎有些畏惧毛腾,纷纷跑开。毛腾从衣带里掏出一些琐碎的小钱,一把扔了过去道:“府君给你们送岁钱,赶紧回家吃肉去,吃得白白胖胖长大了为国效力。”
汉朝时虽然就有了岁钱的习俗,可多数都是士族家中送给小孩的一些钱币状的饰品,可没有真给孩子们送钱的。毛腾这一撒,小孩们顿时欢呼起来,纷纷拾起地上的小钱给毛腾磕头,然后各自蹦跳回家。毛腾哈哈一笑,走到卫铄旁边,忽然看到板儿,于是又掏出一些小钱塞给她道:“快立春了,府君准你回家看看爹妈,回头再给你些赏赐,这是岁钱。”
板儿不敢去接,只是低着头道:“阿娘被羌人抓走了,阿爹也不知去了哪里,我没有家了。”毛腾登时语塞,忽然就想起了沅儿,将钱塞在她手里,说道:“你可有怨恨你阿爹?”
板儿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哽声说道:“我不怨恨,阿爹不卖了板儿,我们父女都要饿死。可是卖了板儿,阿爹有了钱就能多活几天,板儿也有府君和夫人收留没有吃苦……”她说道后来,忍不住哭了出来。卫铄连忙摸着她的头道:“板儿莫哭,以后要是寻见你阿爹,教他也来这里干活,好不好?”
板儿带着眼泪感激地给卫铄磕头下跪,毛腾忽然想起了朝廷刚制定的禁止人口买卖的新政策,不由地暗道:“原以为这是能抚恤百姓的善政,可从板儿的机遇来看,那些不知底层百姓实情的朝中大臣,处于人道之心制定的这项政策,其实是害了百姓啊。”
开年的第一天,太守府门口人山人海站满了围观的百姓。差役们按照当时的习俗在郡府大门口用泥捏了一头耕牛,侯脱脸上涂着各种奇怪的颜色扮演着句芒神,拿着拇指粗的柳树枝朝泥牛一通鞭打。毛腾在西平时也见过,知道这换做“打春”,不过在洛阳一带这又唤作“鞭春”,都是一种源自汉朝劝课农桑的官方习俗。毛腾还清楚记得,自己小时候在老家农村,老年人都把春节叫做“打春”,虽然早已没了官府差役或者公务员之类的来抽打泥牛,可这个奇特的称呼却从汉朝一直流传了下来。
毛腾站在郡府大门的台阶上,身旁的文吏大喊道:“鞭牛打春,正月正!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涉负冰,冬日将行!”文吏刚刚喊完,周围的百姓都纷纷跪下朝毛腾磕头,接着侯脱也将泥牛抽打成了一块土疙瘩,毛腾清了清嗓子,喊道:“打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