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最后的余音 大结局(6 / 8)

“征服日本人以获取完整的太平洋霸权和东亚霸主地位”,增加“美国对抗德国‘霸权主义’的信心和底气”。

1939年12月25日,日本宴号驱逐舰误击美国“最坚实盟友”菲律宾的阿基诺三世号巡逻舰,给了美国人最好的开战借口。

当美国人仿效当年的美西战争,兴冲冲地派人调查缅因号,啊不,是阿诺德三世号饮弹沉没事件,敏锐觉察到美国人动武想法的日本人抢先动手了。

相同的日期,不同的年份致使与爱尔兰海突袭战几乎如出一辙的珍珠港偷袭事件多击沉了美国人三艘航空母舰。小小的意外遂铸就了巨大的蝴蝶效应,最终让美国人耗费三年多的时间。付出两百多万名海陆军官兵阵亡的代价才突破了日本人的绝对国防圈,兵临东京湾。

如果不是美国人明智地与中国人结盟,向中国提供大量武器援助,牵制了日本大量精锐陆军,相信美国重返东京湾的时间和所付出的代价会大大提高。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结束了。它成就了希特勒这样的宣传之神,给了老兵王海蒂最好的退伍礼物,将德国和美国彻底送上神坛。同时也毁灭了诸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苏俄和日本这样的准一流列强。

1944年,王海蒂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并且在基尔海军学院发表了浓郁着悲伤的演讲。

拄着拐棍的王海蒂站在陈旧的小礼堂前,面对洋溢着青春和热血的年轻人,发出了属于旧时代老人的嗟叹声: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历史翻过王海蒂退役的这一页,进入超级大国时代。

历史学家们每每提到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史时。总是将这五十年的国际关系简化为老欧洲的代表——德国、新世界的代表——美国,从小到婴幼儿尿不湿大到外太空的火星探测,在各个层面进行无所不包的竞争和对抗。

新千年后,这种“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似乎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人的影响力渐渐局限在了美洲,而中国则作为亚洲势力的代表强势崛起。

很可惜,疯狂迷恋跑酷和推特的德国年轻一代对局势的变化漠不关心。他们不愿意服兵役。厌恶恪守规则,就连曾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德国的海蒂-西莱姆具体的去世时间也答不上来,更具有嘲讽意义的是研究西莱姆的热潮正在中国人那边方兴未艾。

当然,德国的90后们面对苛责的时候总是能够振振有词——“谁说我们不知道西莱姆是谁,他不就是我们德意志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凯瑟琳‘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