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这般的不成器,不但纵容手下**掳掠,自己为和吴三桂争夺陈圆圆更是弄得天下大变。李岩哥哥不过劝了几句,他居然恼羞成怒杀了他。”说到这里,袁承志黯然神伤。
“如今为兄也心灰意冷,这不准备带着青弟准备去琉球找个故人,归隐此处。”袁承志满脸沮丧。
“二弟准备干吗呢?要不和为兄一起归隐如何?”袁承志问道。
李名钧心里一阵茫然,身处乱世,国不成国。本以为出了明主李自成,从此可以四海安定,没成想会是这样结局。心里一番纠结。念着袁承志的话语。究竟自己该何去何从?心里茫然不知所措起来。
“纵观今日之局势,鞑子入关占我华夏已是势不可挡。只求将来鞑子皇帝体恤民情,能够善待百姓。”袁承志异常沮丧道。
“袁大哥,你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只是小弟想男儿自当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如要我眼睁睁的看着大好山河拱手让与满人之手,怎能安心。记得唐朝李贺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何况我中原大地尚未易手。我自当尽力而为,死而后而。”李名钧说的慷慨激昂。郭佳宜瞧着李名钧眼里满是柔情,早已暗下决心与其同生共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难得二弟有如此想法,是当哥哥的有愧于天下。现如今已经心灰意懒,没有了那种气势。好吧!人各有志,做哥哥的也不强求。将来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去琉球找我既是。”袁承志拉着李名钧的手甚至不舍。两人虽相识不久,却是一见如故。袁承志想这位二弟像极刚出道时的自己,热血沸腾义薄云天踌躇满志。
“对了,二弟,差点忘记告诉你。令师带着你的一干师兄弟联合武林众人齐聚南京城,决定坚守南京与满人决一死战。”袁承志道。原来崇祯自杀,李自成有兵败如山倒。那些大明旧臣联合以齐云轩武林人士在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皇帝,定年号“弘光”。国号依旧为“明”。
袁承志与李名钧甚至不舍,又是一番感慨叮嘱。那边郭佳宜与夏青青早已经是泪眼婆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兄弟二人分别后,李名钧久久不能平静。
天下之大何处才是安身之所,也许唯有为民族为社稷舍生取义才是自身价值存在的体现吧。前路漫漫,何日才能风平浪静,安逸生活?为今之计,才是先会合师父才做计议。心念一定,遂拉了郭佳宜的手大踏步的往南京方向走去……
这正是“身处乱世命安在,惊鸿一瞥论得失。”
《乱世惊鸿》(第一部)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