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交谈中,许清就常闻他对大宋军事连连失利痛心疾首。
范仲淹的分析有理有据,所以只他一位重臣现身说法,身后便站出了二十多位支持者,龙椅上的赵祯看了欣慰地轻点了下头,而本不做声的王拱辰、贾昌朝等人顿感不妙。
秉着范仲淹等人支持的,就是他们反对的原则,王拱辰大声疾呼道:“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举万万不可,重文抑武乃我大宋基本国策,岂能说更改就更改,况且何来朝中无可用将帅之说,我大宋文官统兵并不输于前朝武将。
西北种世衡不是刚将兜岭这样的战略重地夺回来了吗,难道这些不是可用之将?如今我大宋对党项人已经占据优势,再兴武举、办武学实乃多此一举,此举有可能造成武将专权不说,还会空耗无数国币,值此国库空虚之时,岂能再作此无谓花费,陛下,举武举、办武学之事万不可行啊!”
许清本不欲多做辩论,范仲淹和黄亦然作为代表,把该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该***的时候私下里也早拉过,此刻在朝堂上摊牌,其实就是比拼双方支持率,你就算是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支持率不占优那也是枉然,若是支持率占大多数,不用你多说什么,一样能通过。
但正如王拱辰看不惯他一样,许清照样看不惯这个事事弹劾自己的家伙,见他说得轻巧,许清忍不住出班驳道:“王中丞,国策的制定要顺应时势,若连这个都不懂,你枉居中丞之位。另外,黄御使方才刚刚提到,国虽安,忘战必危,况呼我大宋国未安呢!夺回一座兜岭,便以为万事无忧,这不易于鼠目寸光。
再者王中丞说我朝文官统兵不输于前朝武将,我想请问王中丞,是您统兵不输于前朝李靖之流的武将呢?还是指的别人?
王中丞若指他人,请把名字点出来,别空口白牙说废话,若是指王中丞你自己,很好!陛下!王中丞统兵之才不输于前朝李靖,臣举荐王中丞为将,李靖以精骑三千,喋血虏庭,夺取定襄,最后将颉利给俘获,臣请陛下赐五千精骑给王中丞,不知王中丞可敢立下军令状直取兴州,俘来李元昊!”
“许清你这……”王拱辰憋得满脸猪肝色,但今年因许清已被罚俸两回,表面上等于白打了一年工,所以这次总算及时收住了话头。
呵呵,很好,总算没气糊涂,许清可谓是抓住了王拱辰的痛脚,现在朝中文官,象范仲淹他们有统兵经验的皆是改革派,他不可能站出来夸范仲淹等人,反对派之中只有夏竦,曾以宣徽南安使,并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经略过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