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订阅!求推荐!
————————————————————————
大宋的言官分属两个机构,一是谏院,二是御使台,两个机构看似重叠,其实不尽然,谏院的谏官主要的职责供奉谏诤,凡朝政得失,大则可要求廷义,小则直接上封;御使台掌内外百官奸佞,肃清朝廷纲纪,大事刚廷辩,小事则奏弹。
总体而言,御使的权力略小于谏官,侧重点也不同,谏院的则重点是进谏皇帝本人。御使台的则重点是监察百官。台谏官员除王拱辰这样的主官外(御使中丞从三品)一般的言官的品级都不高,皆在六品以下,然品级虽小,却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无须确凿证据就可以对百官纠察弹劾。
所以,台谏向来是宰相的必争之地,不把这些言官掌握住,做宰相的想要政令通达很难,这些台谏官员一天弹劾你三遍,你这宰相什么也做了不了。
吕夷简为相时,台谏官员大部分被他掌握在手中,所以他做事可少有顾忌。晏殊为相后,对台谏官员自然也不会放任不理,但他一是没吕夷简那样长期把持相位,二是手腕上确实差吕夷简不少,所以现在能掌握的御使台官员只占三分之一。
黄亦然就是其中之一,用这些言官来做先锋再合适不过,他们可以风闻奏事,换成无赖点的说法就是,说话不用负责任!他即便说错了什么你也拿他没辙。
尽管如此,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黄亦然还是面沉似水,停顿了一下,好好组织了一翻语言才接着说道:“司马法有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武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而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
然我大宋自开国至今,开国时能战之将皆已故去,朝廷一直柄行偃武修文策略,又使得后继无可定国之将,今契丹复又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党项人更是屡屡来犯,有鉴于此,臣奏请陛下兴武举,办武学,选拔及培养善战之将,以振我大宋军威,使夷虏不敢犯也!”
黄亦然的话一说完,大殿之中竟悄无声息,安静得让人有种诡异的感觉!直到黄亦然退回了班列,才突然有人跳出来,而且一出来就是十多个,纷纷大喊不可!仿佛一兴武举大宋就要亡国一般。
首先抢到话头的是考功院的判司事赖淡顺,考功院掌考课之法及文武大臣的磨勘、关防、资任,较考等事,这本是吏部的主要职权,现在被划出来归于考功部,所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