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衣、中衣,到衬袍、吉服有五六层之多,因有凤冠,头上只象征性地插戴几样,配上耳环、手镯、珠链、玉佩、香囊等物,戴上凤冠,梳妆已基本完成。
再梳妆的过程中,每一个动手的人都能拿到红包,负责梳头和开脸的人拿到的红包最为丰厚。
当叶知秋从椅子上站起来,转身面向大家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此时的她,只能用艳光四射来形容了。
也许是因为她平日里总是素面朝天,衣着也多以素淡为主,所以突然作这般华艳重彩的装扮,格外令人惊艳。
大红的喜服,璀璨的凤冠,面若芙蓉,眉黛目璨,唇红齿白。光彩从鬓角眉梢、唇畔耳侧满溢而出,将整个房间都照亮了。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叶知秋也怔然了许久。她从来不知道浓妆艳抹也能这样好看,就连眼波笑涡里都仿佛藏着春意一般。怪得人们常说,女人最美,莫过于披上嫁衣的那一刻。
这美不在容貌,也不在服侍,在于精气神,是源自内心的幸福和喜悦。
出神的工夫,有人对着一脸喜庆的笑纹,匆匆进门禀告:“大小姐,两位妈妈,各位夫人,雪亲王府的迎亲队伍已经到通天街了。”
两位老妈妈看了看刻漏,见时辰确是差不多了,便吩咐大家移动到前厅去。
这里的移动不是走过去,而是由事先挑选出来的六个婆子轮流背起新娘,从闺房送到厅堂之中。此时叶知秋是没有穿鞋的,也即便中途换人的时候,也必须从一个人的背上直接挪到另一个人的背上,双脚无论如何是不能沾地的。
按照华楚国的风俗,新娘要由兄长背过去。叶知秋有兄长不假,可毕竟是干的,难免有人拿男女大防做文章,说出诟病的话俩。
况且闻苏木那小体格,若是从后宅背她到前厅,十有八、九会累趴下。
出于种种原因,只能由陪嫁的婆子代劳。
这里面还有一个“哭闺房”的规矩,即新娘要流着眼泪三步一回头,表示留恋,不愿离开自己住了多年的闺房,直到看不见为止。
叶知秋跟这闺房的相处日子很短,实在哭不出来,而且哭花了妆补起来很麻烦,便回几次头意思意思算了。
到了前厅,婆子将她放在铺有锦被的椅子上坐好。闻老爷、闻夫人、元妈、闻苏木、虎头等人依次就座,阿福和梅香作为姐妹代表,也陪坐在侧。
在迎亲花轿到来之前,各自嘱咐一番,无非是到了夫家要好生侍奉公婆、谨守礼数之类的话。
门外响起鞭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