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想的,总是由着他。
我还以为这辈子喝不着他媳妇那碗茶了,时常唉声叹气。今日看到你,我这颗心终于能放下了。别的不说,冲你等了他这么多年,就知道你是重情意的好孩子。
你们这段缘分来之不易,往后你们定要相亲相爱,好好过日子。如此哪天我到了黄泉之下,见到兰妃姐姐,也能对她有个交代了。”
“是。”叶知秋笑着答应。
凤玥却不乐意了,“芸母妃,这大好的日子,您怎么老说丧气话?您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定当好人有好报,长命百岁。别说九嫂这碗媳妇茶了,就是孙媳妇、重孙媳妇茶都能喝上。”
“就你嘴甜会说。”芸妃嗔了她一眼,“除了媳妇茶,我最想喝的就是外孙的满月酒。你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外孙,我这辈子就算圆满了。”
对凤玥来说,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并未流露出沮丧或是黯然的神色,只是笑着埋怨道:“说九哥说得好好的,怎么又扯到我身上来了?”
“你年纪不小了,多寻访几位名医瞧瞧,免得将来后悔。”芸妃正了神色叮嘱。
“是,女儿知道了。”凤玥拉长声音道,听起来有几分撒娇的味道。
叶知秋是未出阁的姑娘,不好谈论生养的话题,便不多嘴插话。
说到名医,芸妃便顺口提起了闻苏木,“听说那位闻家少爷医术了得?”
叶知秋见芸妃眼睛看着自己,便接话道:“是,我那位兄长性情纯善,心无旁骛,一心钻研医术,涉猎极广,尤其擅长治疗某些疑难杂症。”
她不是笨蛋,自然不会傻到认为芸妃问起闻苏木只是单纯好奇他的医术。想必是宁妃在慈安宫那番话,让这位心里有了疙瘩,所以她意有所指地夸奖了闻苏木一顿。
言外之意,她那位干哥哥只对医术感兴趣,对她没什么企图。
“原来如此。”芸妃点了点头,转而又问,“听玥儿说你还有一个小兄弟?”
“是,大名叫成虎,小名叫虎头,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正是让人操心的时候。”不劳她问,叶知秋便主动交代了一大串,“到京城这几日,光忙着和朋友四处游玩了。”
芸妃听了这话果然感兴趣,“怎么,你那小兄弟在京城还有朋友?”
“不是京城的朋友,是跟他在一个学堂念书的孩子。”叶知秋细细解释道,“按照我们清阳府那边的风俗,女儿出嫁娘家要找人送嫁,十二人跟轿,一人押轿,四人铺床。
跟轿的十二个人必须是未婚的,男女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