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苍穹如盖,就连凛冽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不少。
叶知秋全副武装,贴身穿着棉衣棉裤,外面披了一件棉斗篷,头上扣着针织线帽,手戴分指的棉手套,腿上绑着加了鸭绒的护膝,脚上是兔毛短靴。
再戴上一个大大的口罩,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不仔细分辨,几乎看不出她是个姑娘。
沈长浩一共派出四名侍卫,张弛和另一个名叫洛晓雁的一等侍卫在明随行,另外两人暗中保护。
侍卫们都是轻装简行,叶知秋也只带了一个包袱,里面放了几件换洗的内衣裤,以及给凤康带的几样东西。
日出不久离开山坳,沿着新修的土路拐上官道,先一路向西,再转北。中午在一个县城吃过饭,歇了歇脚,继续赶路。
为了更快地赶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张弛和洛晓雁特地绕开受灾的地区,专挑人烟稀薄之地穿行。为照顾叶知秋,他们特地将速度放慢了一些。
傍晚时分,在临近清阳府和旬阳府的交界一个不起眼的小驿站停了下来。
这个驿站一个四合院那般大小,只有两人驻守。管事的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发稀齿缺,眼花耳背,每说一句话都要咳上两声。驿卒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沉默寡言,问三句能回一句就不错了。
除了两个活人,还有两匹老马。一匹跛了一条腿,另外一匹瞎了眼睛。
据张弛所说,这里起先是有一条官道的。因为位置偏僻,来往的人很少,前些年官府将附近的一条商道改修成了官道,原本的官道被弃之不用,这个驿站也就渐渐地荒废了。
在初得封地的时候,凤康来过一次清阳府,经由附近的时候,寻找躲雨之地,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驿站,和独自驻守驿站的老人。询问之下,才知道这老人从十六岁就在这里当驿卒,一当就是大半辈子。
新的驿站建好之后,将这里的驿卒都调了过去。他因为年纪大了,又舍不得这个驿站,就自愿留了下来,以便偶尔有人经过这里能有一个歇脚之地。
自那之后,凤康每次来清阳府,都会特地拐到这里来。有时住上一晚,有时歇上一半个时辰,每年年底也会派人送一些东西和银两过来。
除了修葺房屋和基本的生活用度,剩下的银两,老人都拿来救济过往的行人了。
近一两年,知道这个驿站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只有雪亲王府来往送信的人会奉命过来歇歇脚,那两匹老马就是他们留下来的。
晚饭很简陋,一碗白米粥,一个杂粮面的饼子,再加上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