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了“星”系列里。
明前公司提前一个多月就将两本书的预售信息挂在了网上。这就是和同人本、同人画册之类的销售方式有点像了。直接收钱预售,按照直接销售数字加一点来印刷,这样出版社的风险降低到了最低。与此同时,这类的销售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毕竟出版公司和同人本之类还是不同的。正规出版的图书有书号,有完备的三审三校流程。当然是把宣传做得越大越好。尤其是现在实体出版不好混,首印数就尤其显得重要。如果一本书预售能过万,那已经注定了能进入过五万册的畅销书的行列。
在明前公司一开始进行预售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紧张。包括岳清言自己。自己是个普通的作者,还是个畅销书作者,说不定就在此一举了。如果明前之前投入了那么多资源还是没办法让《银英》畅销的话,那么,作为一个作者,以后岳清言的每本书都会被更严格地挑剔其市场定位、首印数会更少……这个坑,很多作者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的。
不过,让岳清言喜出望外的是,网络预售,而且仅仅通过明前自有的官网的预售,第一天就破了三千本。有了这种数字垫底,京东、天猫、当当等也迅速跟进,开始全款预售了。截止到正式发行前10天,网上预订截止。这时候,全款预售数字,几个平台的累积总共是六万七千玖佰二十二套。按照一套两册来算,已经有破十万册的销量了。《银英》取得了毫无疑问的成功。
有这个数字垫底,连行节考虑了一晚上,终于决定一、二卷的首印数都是15万册。这个决定,他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虽然按照预售数字来算,这么印也不亏,但也就是勉强不亏。一旦其他渠道,零售卖不掉,那他在印厂那里的压款就要打水漂了。对明前来说,他们的经营状况不错,但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不过,其他人都比他有信心。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一本书能卖出五万册,那基本上十万二十万的数字都挡不住。市场其实是稀缺好作品的,国内市场的马太效应非常严重。
连行节在纠结的时候,岳清言在莫尔笙和阿跃的陪同下在印厂等着连行节最后的决定。
对岳清言来说,这第一次下厂太重要了。虽然预售数字让人满意,可是,现在的图书市场,真的是太可怕了。
阿跃:“紧张吗?”
“有点。”岳清言说:“像是在等判决。”
“没那么严重,已经畅销了。无非是看后续市场。”阿跃宽慰道。
“也是,也不是。其实,对我来说,六万七万,数字已经有些出乎意料了,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