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内,很多事情恐怕由不得他。”
彭城方面经过商议后这一战果然由少帅寇仲亲自领兵。本来宣永极力请战,经过虚行之力劝后才改变主意留下,和谯郡的杨彤一起尽快融合南北两军。
其实虚行之早就知道此战非寇忡不可,理由太多了。其一是南军乃新加入的江淮军,他们转旗易帜多半是冲着杜伏威和寇仲,战功尚不显著的宣永恐怕镇不住张彦、骆武吉、殷希志等三人。而阵中最忌的就是上下不和、令出多门。其二是杨彤留守谯郡并不出战,是明确的表达了要利用这段时间与北军沟通的愿望。作为两军总帅的宣永更应该留下来和他多作交流。其三虚行之并没有明说却也是最重要的是,此战不但许胜不许败,而且要速战速决。在攻城战中,人数又不占优势,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出奇兵,而这并不是宣永的长项。当然作为劝说宣永的结果,同时留下的还有虚行之。
张彦、骆武吉、殷希志三人得到寇仲亲自出征的消息后相视一笑,同时想起了问杨彤的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少帅一定会亲自出征?”当时杨彤摇了摇头,笑而不答。
这天早上徐寇二人一起出城,来到己经集结完必的大军中。前来送行的还有宣永、虚行之等人。
五个万人大阵在城外整整齐齐的排列开来,五位将军全身戎装立马于各自的部队之前。武器装备的差异使得南北两军显得泾渭分明,两军中也弥漫着不同的气息。
对于江淮军来说,和李子通之间多年的大战积累了无法调和的仇恨。许多江淮军士兵的亲人、战友丧生在李子通和他的东海军手里,同样很多手里都曾经染过对手的鲜血。和李子通之间的决战就是他们的宿命,不需要动员,不需要鼓舞,只要前面是东海军就足以让他们红着眼睛,拼命的向前厮杀。这次在派谁出战的问题上,谯郡曾经还发生了些不大不小的插曲。最后每一个出征的战士都会带着只能留守战士大同小异的嘱托:“替我多杀几个回来。”
相反少帅军和李子通之间并没有这样的深仇大恨。除了赶走彭城张大虎那场过于轻松的战斗外,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自少帅军成立后的第一次主动出击,是少帅军第一场正式的攻城仗。尤其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里,连续见识了名震天下的玄甲精兵和江淮军后信心大增。谁都希望在这必将永载少帅军史册的一仗中立下丰功伟业,甚至对少帅军未来转战天下的前景也颇为憧憬。尤其重要的是,李子通并不得人心,攻打他绝对是师出有名,正义的感觉也在激励着初次踏上征战之路的少帅军士兵的心。
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