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城楼约有步兵三倍的距离。但是马匹冲刺的速度不可小看,完全有能力在步兵达到城墙之前超过他们,给出城的少帅军迎头痛击。
面对江淮军井然有序的指挥和临危不乱的镇定,大将宣永也不禁略微点头,心中暗叹,转身向传令官发出指令。很快查杰和杨彤就出现在城楼上。宣永向二人简单交待一下,二人转身走下城楼去了。
彭城的南城门慢慢打开,查杰和杨彤两人各领一支骑兵飞快的鱼贯而出。却并不向前迎击对手的步兵,而是分东西两侧奔驰而去,在离城门约二百步的地方转身停下。
立马在“阚”字大旗下的大将军阚陵看到敌人的骑兵如此调动,第一次皱起眉头,心下明白遇到了高手。这个人绝不是寇仲,因为这不是他的风格。就和武功一样,打起仗来每位将军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越是高手就越明显。这是自己掩饰不了,别人也学不来的。李世民善于制造各种有利于自己又能限制对手的环境和氛围,步步紧逼迫使对手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达到不战而屈人兵的目的。而寇仲善于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不断打击消耗对手,并在关键的时候给与对手致命的一击。现在指挥这场战斗的将军,可能正介于两者之间。
战斗一开始,少帅军的弩兵和弓箭兵就展示出了高人一等的战斗力。尤其是弓箭手在拉近距离后,准确度远高于一般的军队。甚至连自己麾下身经百战的江淮军也自愧不如。但是只有现在骑兵的调动才真正引起了自己的警惕。
江淮军的步兵如果继续推进,就会把薄弱的两翼暴露在对方的骑兵面前,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地。就算自己的骑兵能够同时甚至先与步兵与对手的骑兵交战,这种骑兵的混战也会给步兵攻城带来很大的不便。反观敌人,骑兵分布在城下东西两侧,距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城里的步兵、弓箭兵等守军和骑兵互相呼应,能发挥出巨大的战力。
阚陵暗探一声,看来自己小看少帅军了,随即作出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