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用了他前军旗下几乎所有的士兵。看来他是打算一有机会就和少帅军硬拼了。
少帅军的战略思路十分简单,这场仗时间拖得越长,对少帅军越有利。杜伏威和宋家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在后期发挥出决定胜败的作用。相信以少帅军目前的实力,李元吉没有可能速战速决的攻下彭城。宣永要做的就是在拖延时间的同时尽量的减小少帅军的消耗。
江淮军的战鼓声再次响起,冲锋的号角声也同时应和着。主帅阚陵身前的大军开始缓缓向前移动。这组大军全部由步兵和攻城兵组成。前方十排士兵举着几乎有一人高的盾牌护住自己和后面的士兵,身后是五排约五十架井阑,再后面是携带者攻城车、投石机和云梯等各种工具的攻城兵。最后压阵的是人数约两千人的朴刀兵。
各种指令如流水般从宣永处发出,通过传令兵传达到彭城的各个角落。强弩兵首先在城下集结完毕,登上城楼占据的最有利的地形,只等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城下待命的第一梯队是弓箭手。强弩实力虽强,但使用的弩箭供应不很容易。因此当敌人穿过强弩兵的攻击进入弓箭手的射程时,就该轮换兵种了。
弓箭手后面是查杰和杨彤率领的骑兵,弓箭手上到城墙后他们就要时刻准备出城干扰敌人。让攻城车、云梯这些近距离的工具不能轻易的靠近城墙。
骑兵后面是城内的投石车,与城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石头有足够的路线越过城墙,飞到城外。
专门负责在城墙上守备的工事兵正把石头、毒烟、水和木材等东西紧张的运上东西两侧的城墙。并在两侧架起大炉子,准备将运上的油和水烧沸备用。
阚陵的大军持续向前推进,走出约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大旗左侧的骑兵开始行动,保持原有的距离,慢慢的跟在前锋队伍的后面。江淮军最常使用战马,属于江南的品种。并不是十分高大,不善于冲锋,但是在长途跋涉方面十分优异的表现。但是现在这组骑兵使用的战马,身材高大,步伐有力。应该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从北方带过来上等战马。阚陵在安营扎寨后,休息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开始第一次进攻,恐怕和这些善于冲锋不善于跋涉的战马不无关系。
第一组大军推进到五百步的距离,进入到强弩手的射程范围。负责指挥强弩兵的将领看了看宣永,宣永摇摇头示意继续等待。
敌人继续推进到四百步的距离时,宣永终于打出放箭的手势。强弩如流水般的离弦而出,铺天盖地的向江淮军射去。双方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