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进行半个月的战斗训练。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胜任战斗训练的,可由少帅军的军医出具证明免除训练义务。训练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行军打仗,还包括在攻守等各种情况下如何协助正规军队作战。训练期间由少帅军按每天一钱银子的标准发放军饷,这个军饷水平约是一般军士的两倍。有不愿意参加战争训练的富户人家,只要缴纳三百两银子并承诺在每次彭城爆发大规模战斗时捐出一千两银子,也可以免除训练。但是所有曾经因身体原因和花银子免除训练的人,终身不得在少帅军管辖范围内为官。一般人家根本交不起如此高额的费用。高门大户中的年轻人,家族自然不会让他们放弃做官的机会。因此彭城的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参与训练,只有少数年过四十,家中又十分富裕的人才会选择掏银子。当然这样的制度并不只在彭城一个城市推行,少帅军辖内的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都实行着类似的制度。
彭城所有满足条件的人第一次训练已经在一年内陆续完成。这种训练平常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一旦真正打起仗来就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它让老百姓对战争并不陌生和畏惧,不会在战时手足无措。而且按照日常训练结束后军官对他们特长的评价,现在把他们分组去执行擅长的任务。这样军队可以集中精力打仗,把其他的事情交给城内的百姓完成。
而且这种训练提高了百姓对战争的参与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守卫彭城的一分子。这样既稳定了军心,又降低了战时治安恶化的可能性。对手想在城外分化城内的百姓,诱其投降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义兵制以外,虚行之对彭城城内的常住人口的职业分布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引导。彭城是一个政治中心,因此有意的减少了城内的商业人口,只是满足城市日常的生活需要即可。农业人口也基本迁至周围的几个镇里。城内的居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文官武将的家眷,另一部分是各种各样的工匠。大量工匠的存在使得彭城能够在战争时期维持强大的生产能力。
虚行之的另一举动是在包括彭城和梁都在内的主要城市推行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在彭城这样的大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挖设一个巨大的地下储藏室。在里面储备大量的水、粮草、兵器、皮革、木材和铁料等物资。在这个过程中杨公宝藏起来十分重要的作用,里面的兵器直接并运往各处的兵器储藏室。储备的战略物资每年更新其中的三分之一,淘汰出来的东西被运往梁都的市场卖掉,新的物资重新补充到地下储藏室中去。
徐子陵和寇仲两人在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