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导致了福建水师的覆灭。七月初三,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清军主要将领畏战,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福建水师的舰只还没来得及起锚,被法舰的炮弹击沉两艘,重创多艘。福建水师对法**舰展开英勇还击,但是由于未作任何军事准备,加上装备落后、火力处于劣势。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以及运输船多艘沉没,官兵殉国760人,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战斗不到1个小时,福建水师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军舰伤3艘,还摧毁了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炮台。初九,法舰全部撤出闽江口。
战后虽力图恢复,但生产能力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更见衰敝。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其中在日意格任监督期间(1866~1874)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74年起,造船业务改由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主持,到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其中有铁胁兵船和铁胁巡海快船,并自造复式轮机,船局的技术水平显见提高。甲午战争后到1907年又先后造成7艘。辛亥革命后,船政局归海军部管辖,规定船政经费每月三万元,从福建省财政厅上缴中央的国税项下拨用。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经费不继,船局主持人屡易,制造业务无所建树。1928年改称海军造船所。
金钊接掌福建之后,也同时接收了这个海军造船所。并原有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扩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能够生产一些小型的鱼雷艇,内河巡逻艇,登陆艇等舰艇。并开始设计建造驱逐舰,轻巡洋舰等轻型军舰。考虑到,华夏海军现在的实力,金钊没有打算在战争初期,跟小鬼子的联合舰队硬拼。建设海军只是为了将来反攻日本本土做准备,因此金钊倒不是特别着急,但是百年海军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建立起来的,一方面金钊逐渐扩大福州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一方面建立海军学院,提前培养海军人才。另外金钊还打算在37年的时候,兑换几条驱逐舰,巡洋舰,供海军学院的学员们训练使用。
之前金钊已经兑换了几艘潜艇给海军学员用于训练之用,金钊计划着,短期之内无法发展一支能够和日本联合舰队相抗衡的海军力量。因此金钊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潜艇战,在战争前期可以利用潜艇尽量遏制日本海军。因此潜艇成为了当前福建造船厂优先研究项目之一,金钊为此专门召唤了一批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