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唱对台戏吗?
正犯愁的时候,师爷吩咐人送来笔墨纸砚。几个知县长吁短叹地各自分开,琢磨着如何写刘知府图谋不轨的事情。他们慢慢腾腾地铺开宣纸,狼毫笔也蘸饱了墨,但是动手写时却实在不知道从那里动笔。
阳谷县知县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来:前阵子他到府衙办事,临到晌午时没有走,正好赶上徽州会馆的杨会长来拜访刘知府。刘知府对他也格外客气,事情办完以后,便带着他一同去了徽州会馆用膳。
刘知府走到半路,中间有事突然折回了府衙,便吩咐杨会长先带着他去徽州会馆候着。到了徽州会馆以后,杨会长领着他在会馆周围闲逛,等着刘知府到了以后再一同用膳。
他们走到徽州会馆山门旁的琉璃照壁时,杨会长指着照壁上面镌刻着的“清明”两个字说:“知县大人,这是刘知府的墨宝,这字写得妙,相信当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遒劲漂亮的字了。”
阳谷知县很懂得些书法鉴赏,他品头论足地把刘知府写的这两个字大大地恭维了一番。等刘知府从府衙回来,三个人进了会馆吃饭他,他也没在惦记着这事。
阳谷知县想起这事了,脑子里电光石火闪现,他突然想到了能证明刘知府有不臣之心的证据。
刘知府心里琢磨:“谁都知道如今乾隆朝文字狱厉害,没准可以从这里入手来做点文章。刘知府为什么偏偏给徽州会馆题了这两个字?把清和明这两个字连到一起这不明摆着诅咒大清王朝要和已经完蛋的大明朝一样吗?这不是谋反这是什么?”想到这里以后,刘知府文思泉涌,洋洋洒洒的围绕着刘知府题写的这两个字大作一番文章。
阳谷知县写完以后交给了师爷,师爷赶紧送给了贾知县。贾知县展开仔细看完以后,不由地心潮澎湃,眼前一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