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通事理的人,娶了这样的老婆是他的福分。有一次梁五爷甚至顾不得兄长之尊,趴在他耳朵跟前说:“你嫂子的一双小脚可以说是咱们整个临城最美的,全城都知道。三寸金莲,跟白玉做成的菱角一般。”
梁六爷叹了口气,缓过神来之后,连忙跟刘县令、诸位亲朋见面行礼。看着中间的几个本家兄弟,不由得又想起来梁五爷,鼻子一酸,眼泪又掉下来了……
老白吩咐厨房收拾好饭菜,梁六爷陪着刘县令,还有一帮亲属吃饭。吃饭时,梁六爷跟众人说:“长兄如父,我自幼丧父,是我大哥把我养大成人,大哥又没留下子嗣。照理说,我本该在家守孝的。可是过了这段时间,巡抚大人要调到京城任刑部尚书,点着名要我跟他去京城。大人看得起在下,在下也无法推托不去。如今天气又热,兄嫂的尸骨也不宜停放太久。尽管家里这事很是蹊跷,一时半会也搞不清楚,我觉着眼下还是先让兄嫂先入土为安。”族中的叔伯兄弟都点头称是,别的人也觉着只能这么办了。
梁六爷端起酒杯走到县太爷跟前:“刘大人,家里摊上这样的事给大人您填了不少麻烦,多谢了,我回去之后,一定在巡抚大人跟前大力举荐。以后一旦有什么线索,还得麻烦大人用心查办。如果我大哥是被人逼迫而死,在下就是拼了这条性命,粉身碎骨,辞官不做,也得给我兄嫂申冤昭雪。”
刘县令赶紧起身道谢,鞠躬差不多脑门碰到了了地皮,满口应承着让六爷放心,梁五爷是临城最大的善人,更何况是他梁大人的兄长。他为官一方,当然得用心查办。
梁六爷安排老白抓紧给兄嫂准备后事。老白说棺椁已经准备好了。
前两年,北京皇城重修大殿,宫里从南方定了不少金丝楠木,有个福建客商运着一船金丝楠木往北京送货。船过临城的时候,停靠在大码头,福建客到赵记茶楼喝茶正好遇到梁五爷。两人聊地投缘,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福建客商的船上装的金丝楠木多了些,就把多出来的木头打了很好的折扣留给了梁五爷。
木头卸下船以后,就运回来家。梁五爷交代过老白,说这些木头等他百年之后做成棺材。他在阳间享福惯了,以后到了阴间也得睡个好地方。梁五爷死后第二天,老白就和本族的长辈找了县里最好的木匠白天黑夜的忙活,棺椁已经做好,都在厢房里停着呢。
梁六爷放心了,又找风水先生问过两天后是吉日,可以出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