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不打则罢,打则必胜的奥斯曼苏丹(2 / 4)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3180 字 2021-06-10

,工作任务更多的也是集中在情报收集上。

对于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范华达比罗顺强更不以为然。这个无能的庸主。二十多年宝贵的时间,没有为奥斯曼帝国打下任何好的根基,他除了用钱武装和加强了奥斯曼的陆军外,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工业建设投入很小。

奥斯曼帝国的钢铁产量不超过二十万吨,他们似乎拥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能够生产从子弹、刺刀到重炮的全部产品,但是产量令人担忧。而且特种钢近乎于无,高baoza药一样产量有限。在政治**的奥斯曼政府监管下,他们的军工体系也到处弥漫着**的气息,枪炮子弹所有的成本价比中国近乎高出了30%~300%。是的,300%,这不是瞎编的,奥斯曼帝**工厂出产的重炮每一门都至少有一个作为废品的同胎兄弟出现,浪费极其严重,并且射程和炮管寿命都比之中国的要低上不少。

所以。奥斯曼军方宁愿出钱从中国买炮,也不愿意拿有限的军费去扔进军工厂。

奥斯曼的种种现象让中国国内都提出了疑议,这样的国家怎能成为帝国的盟友?《大公报》更是在刘暹的唆使下,刊登了——假使满清没有灭亡!这篇在当年引起了轰动的社评。

假使满清没有灭亡,现在的奥斯曼,是否就是那时的中国!?

那时候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浩大的讨论场景,报纸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比之刘暹宣布传位的消息后的报业反应也不逊色。

奥斯曼帝国拖拉、繁琐的作风和暮气极重的官僚做法,让国内的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年的大清朝。中国社会是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地步了。可许多七老八十的老家伙还没死绝,满清是他们的人生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对于当年的大清朝和现在的奥斯曼,两者有那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甚至于一些地方奥斯曼帝国还比大清朝要做的更好。至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知道去建立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知道武力才是维持自己统治的根本。

于是种种假象与推测又汇聚成一句话,如果满清没有灭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可以说刘暹在中国国内‘神’一样崇高无匹的地位,有这一场大讨论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是说在这场大讨论之前的刘皇帝,更多是‘战神’,一个当年法国人看拿破仑一样的形象存在在国民心中的话。那么这场大讨论之后的刘皇帝,就真正的变成了全国上下民众心中的‘神’了。

这可惜《华夏日报》从这场大讨论中分润了很多的好处,不然《大公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