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英国人敏感的神经(2 / 4)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3406 字 2021-06-10

他要不愿意,就从上海直接去南洋吧!

当然,礼制这东西绝不仅限于刘暹接见卡拉卡瓦一世的这一节口,更多地还是迎接卡拉卡瓦一世入住国宾馆的规程、奏乐。对卡拉卡瓦一世下属的安排,对夏威夷使团的安全保卫工作。总之很复杂的。

年节一天比一天接近。中国对新年佳节的庆贺,绝对不低于西方人对圣诞节的期望。早在腊月中旬,满北京的酒楼、旅馆、商铺外就开始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遍街都是。

这对于初到中国的外国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中国已经在崛起,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高。而想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历史、民风、民俗。

因为西方人已经没办法用手中的枪炮来覆灭这个文明的抵抗,当武力的作用消失后,像晚明时候的利玛窦这样的西方人越来越多。这些‘利玛窦’不一定是自己主动对中国的文化、民俗民风产生兴趣的。他们背后各有强大的力量支持。

所以这两年西方世界的汉语言学者很吃香。威妥玛现在就算不再担任驻中国大使了,回到英国也能在自己的母校找到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他毕业于剑桥大学!

莫里斯只是一个先行者,作为一个撰稿人,一个半专业化的新闻工作者。中国历史这个大课题不需要莫里斯去钻研、但民俗民风,和中国人现在的精神面貌、生活水平,就是他主要的研究对象了。

他对英国已经发回去的四封电稿,针对的就是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中国外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工业力量,普通中国平民对于外国人的态度。以及上帝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每日通讯报》总编的大力好评。

而莫里斯私下的日记更记载了自己在中国这些天里看到的一切,从百姓的吃喝穿戴、生活,到民俗民风民貌,从节日宗教信仰,到科教文化卫生。

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去过不少,市井文化,市井繁荣,莫里斯是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经历的。

把伦敦与北京作比较,把英国人的生活与中国人的生活作比较,物质上的差距并不十分的明显。中国人的收入要比英国低上不少,但中国的物价也更便宜。

尤其在医疗上,莫里斯虽然对古老的中医感到匪夷所思,但即便新式的西式医院的诊疗费,也远远比英国医院便宜。还令莫里斯无法忘怀的是,中国的医院在整洁上甩掉英国医院三条街!

住宿、吃饭、衣服,以及中国人口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价格全都比英国便宜。

精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