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甚至不到。
但是聚沙成堆,聚少成多,几十单生意下来,迈胜洋行和怡和洋行也是有着不小惊喜的。尤其是迈胜洋行,现今的美国还不是将来的超级帝国,美国货在世界市场上的声誉比起欧洲货,更确切的说是老牌的英国货与新型的德国货来,都差了不少。所以这个时代美国货也代表着便宜。在与德国人、英国人这两个巨无霸的竞争中,利用自身产品便宜的特性,迈胜洋行夺下了市场的近50%。礼和洋行拿下30%,剩下的才是英国人的。
广州临近香港,英国人的影响力太大也太重。即便英国货贵,军政府的推荐名单上也只有德国人和美国的迈胜洋行,一些人还是选择了牌子硬的大英帝国!
……
北京城里。
“王爷,出访欧罗巴的计划已经做好了,由郭嵩焘带队。”
文祥的身体真的不行了。奕?、宝鋆这些老友只盼着文祥能熬到春天,气候暖和了,看是不是还有余地。
但就算在病榻之上,文祥也给恭亲王推荐了一个人才——郭嵩焘。
郭嵩焘,后世对晚清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应该听过这个名字。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臣。
这人早在道光二十八年就中了进士。前半生官运亨通。同治元年(1862)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次年,署理广东巡抚。镇压广东境内的太平军残部。也就是说他1863年就坐上了一省之长的宝座,入仕仅仅十六年,年不过四十五岁,还是广东这个膏腴之地。
但是两年后郭嵩焘跟两广总督瑞麟闹翻,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这一个跟头栽倒。大庆官场就九年不闻其声。直到光绪元年(1875)初。经文祥举荐,郭嵩焘才得以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
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将自己于洋务上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即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
这眼光见识,在晚清时候,在中国绝对是第一流的。郭嵩焘因此而名噪朝野。
因为刘暹的出现,光绪元年云南本该发生的“马嘉理案”没有发生,马嘉理还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北京的英国公使馆里当自己的小文员。
英国人自然也无法籍此要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