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就土著士兵的素质,在黑夜中让他们走县列,那根本就不现实。
这些炮灰们走几步,就停下来放枪,打得非常热闹。如果不是大炮的火力弱了一些,也没有机关枪打出来的道道火舌。眼下的场面倒真的很像原时空一战时的战场了。
韦昌俊爬了起来,往身边一看,兵士已经在军官的催促架起步枪开始反击了。只有手持连发枪的士兵还在候命中。
荷兰人军火库里是有大批的子弹不假,但是型号跟华军手里的步枪根本对不上号。现今拉布镇的华军有不少已经用上了荷兰人留在战场上的枪支了。其中一批还是土著士兵用的米尼式步枪。错非他们是守御状态,如果是两边野战,韦昌俊已经杀身成仁了。
也因为如此。连发枪这种在机枪还没有大规模普及,在绝大多数枪支还属于单发步枪的时代里。已经能算是火力点的存在了。子弹补给断绝的原因让它们此刻的火力显得尤为珍贵。它们要开火,必须等到危急时刻。
一名年轻的荷兰上尉军官。正指挥着他身后几百人的土著士兵,冒着整五团不断打来的子弹,借用地形地物和夜幕的掩护不断朝前运动。他们手中的步枪也在打响,密集的弹雨在华军堑壕线上激起一道道小烟柱。双方不时有人中弹,惨叫声此起彼伏响了起来。血腥的气息,在整个战场上蔓延开来了。
韦昌俊此时则瞪大着眼睛观察着战场,全力寻找着荷印军可能发起全力冲锋的突破点。好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准备!
但是这样的战斗,库伊特从三月七日晚上八点多一直打到了八日凌晨两点钟,还没有要停歇的迹象。在大炮的掩护下,土著士兵向着防线一连发动了六次冲锋,有两次几乎就要冲进华军的阵地,韦昌俊组织一队人用手榴弹把他们打退。险些镇山法宝霰弹炮就要动用了。
战壕里面,守军的伤亡逐渐大了起来,伤员们不断的送了下去。但是对手呢?土著士兵冲了六次,败了六次,损失至少是守军的三倍……
韦昌俊命令预备队做好准备,下令阵地上的连发枪士兵做好准备,多门撤下阵地的霰弹炮,当然也更加做好迅速回到前线炮位上准备。
这并不是多此一举。霰弹炮本身的危险性太高,如果始终放在阵地上,被荷印军的炮击打中了怎么办?韦昌俊可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士兵粉身碎骨。所以,霰弹炮在战斗要停止的时候就撤下阵地,炮筒和火药完全分开,在前线战斗重新打响后,继续重新恢复炮位。
“少校!前面的情况怎么样?”
同一时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