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子怎么会不如原前(2 / 4)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3074 字 2021-06-07

除了城南门,直直的向南。穿过城外头的关集,只半刻时间人就来到了工业园区。坐落在柳江江畔。继续往南不多远就是新兴镇,越过柳江往东南放二十里地,这是江口镇,这两处都是柳州传统的贸易重镇。现在得工业园之利,自然比之原先更加兴盛了。

柳州的工业园区占地并不是太大。毕竟只有秦军建立的这些厂子,隆隆总总只八座:火柴厂、卷烟厂、肥皂厂、烧碱厂、玻璃厂、炼糖厂、纺织厂、机械厂。其余的硝田和提纯土硝的火药局等,在柳州的北面。再剩余的全都在钦州。比如说那里正在建设中的船坞和一座小型的造船厂。

“继续放里面走。”盛宣怀可没下车步行逛遍工业园区的想法。而马车溜达了两刻钟后,依照盛宣怀的意思。再度停到了最外。

马车里沉默不已。盛宣怀闭上眼睛,脑子里剩下的似全是那呼呼直冒的烟筒。这就是工业啊,虽然还很单薄,加在一块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一半。但是它们产生的效益,单独任何一个都能碾压江南制造总局。

建立于同治四年的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是由曾国藩规划,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洋务自强运动其间创办的最大军工厂,也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首批投入就达25万两白银,随后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同治八年时这个比例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白银以上的经费投入。

就是秦军图纸上的钢铁厂一夜之间就能建成,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价值。

不过说到效益和结果,盛宣怀这等李鸿章的心腹就能呵呵笑了。以仿制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为例,德国的成本只是十两银子,江南制造总局的成本价却高达近十八两银子。制造局军备生产所有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人员,尤其是洋人技工薪水偏高,申购物资浮滥,官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让江南制造总局与其他各地的机器局一般,所产质低价高,如一个个黑洞,吞噬着大量的钱财。

原时空的历史上,作为北洋一系的钱袋子的盛宣怀,这时‘求富’的念头正在蓬勃萌发着。因为深知洋务运动实质之内情而产生的迷茫,似乎看到了远方迷雾中隐现的一盏指路灯。

马车静静地侯在工业园区一边,时间慢慢的过去。夕阳西下时,马车内的盛宣怀突然听到了一阵铃声。

铃声是从后方传来的,盛宣怀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