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械的事情就是一碟小菜,不值一提。“备上几份厚礼,把钦州,把廉州,还有廉钦道台全都送上。”只要购地之事能顺顺利利,就是花个三五万两银子。刘暹也是愿意的。不过是柳州工业园一个月的收成罢了。钢铁厂和港口可是关乎着秦军基石的大计。
转眼刘暹入广西就已经一年多了。手下的秦军除了剿干净了广西几十股匪寇,再没经历过大的阵仗。不过对于眼下秦军的战斗力。刘暹还真的不担心。
这不只是单纯的作训和士兵军士素养,而是军官的战争思维。就是现在给刘暹一战时候的机枪大炮,靠着前世论坛注水的经验,刘暹也能搞得似模似样。
秦军夺取天下最大的对手——湘淮楚军,他们现在还是怎样一个战争思维?看看历史上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看看历史上新军的命运,那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战争思维。即使一些将领在抗敌战争中死的壮烈,也不能掩盖他们在指挥作战上的落后。一场场悲壮的战斗,拨开外表的光环,就可以看到内质上纯粹的血勇之气!
那就是将领敢打,愿意打,死战不退。督促着手下的士兵不停地消耗在阵地。
清末的这批将领,他们近乎全部都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中历练出来的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存在着一部分中国传统战争的思维。太平军的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也是如此,并且是很典型的例子。
如此的思维让湘淮楚军镇压国内起义时并不显落后时代。因为国内的起义军将领也都是一个水平,一个时代。刘永福的纸桥大捷,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利用外强军队的骄横自傲,也能取得几个胜利。
但真到打大战的时候,部队从万把人的阵势,变成几十万人的全面战争。刘暹真的不把湘淮楚军当成一个层面上的敌手。除非这几年里,李鸿章、左宗棠能把自己手下的干将全都送到欧洲军事院校,磨砺深造几年。
湘淮楚军这样的战争思维,随着枪炮发展的愈发加快,与时代的脱钩,在战场上的劣势就会愈发加大。他们在未来道路上的成长,甚至不如比他们晚上六十年的土八路。人家因为土,因为一无所知,所以才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接受战争。而不是湘淮楚军一样,因为脑子里存有的老旧军事思想的禁锢,反而不容易接受军事新思潮的影响。
如今的秦军军官,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说起韬略大势来,远比不得湘淮楚军的干将。可论到一次次战斗的打拼,碰撞中胜利的往往会是秦军。秦军的战斗模式有些僵化,条条律律很多,但这就是战争的发展模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