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刘暹去哪儿啦?(2 / 3)

穿越1862 汉风雄烈 2567 字 2021-06-07

与突骑施的交好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夏特古道北起伊犁昭苏。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沟通天山之南北,全长二百余里,是北疆通往南疆的捷径,也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两千前两汉和亲公主从这里远托异国;前唐玄奘法师从这里翻越3500米的哈达木孜达坂,到达天山南麓的佛国龟兹……

后世古道之名之所以不显,不过是红朝的工程兵强大威武,开山凿洞的在新疆修筑了不知多少公里的高速公路,自然的人们就把两条古道遗忘在脑后了。

刘暹出兵安集延。在中亚闹出这么大的声仗,一是确确实实为教训一个浩罕这撮尔小国。再由就是吸引沙俄的眼光。让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浩罕,集中在安集延上,从而忽略了伊犁。

刘暹就趁机出兵,收复伊犁!

这样的战略下常规状态的长远行军赶路,自然是不成的。两千多里远的道路,不说刘暹能不能隐瞒行踪那么长时间,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还都在妥明的手中,他也不可能放任刘暹率军通过。

再有伊犁的阿布特拉也不是傻子不是。有了时间反应,肯定会筹集兵马抵抗的。

伊犁九城,其中的拱辰、广仁、惠宁、宁远四城,应对的恰恰就是来自东面的威胁。

刘暹此战要打的速战速决,他不能走常规路线,而是行夏特古道,直接进入后世伊犁州的昭苏县。

百年前,乾隆平定准噶尔之战里,准噶尔汗达瓦齐在伊犁西南的格登山大败,清军擒获准噶尔部大小首领二十余人,降者有六千五百人,达瓦齐率残部落荒而逃,从天山托木尔峰下的木扎特达坂向南流窜,被乌什城主霍集斯伯克擒获,缚献平准清军。达瓦齐所行的路线那就是夏特古道。

全长二百余里的夏特古道跨越天山南北两个气候带。昭苏位于天山北坡,气候湿润,夏季多雨,而位于天山南坡的南木扎尔特河谷,气候干燥,夏季气温较高。高热的气温导致木扎尔特冰川迅速消融,常引发山洪。而山洪的爆发会使木扎尔特河水暴涨,切断古道,人畜根本无法通行。

眼下时间已是六月底,古道的气温完全是深秋的感觉。

伊斯哈克出身库车土著贵族之家,夏特古道他只有听闻过,从没有亲自走过一回。刘暹拉着他进入军队,美其名做向导,实际上却是怕自己走了后他再生乱。

伊斯哈克可以说是热西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将领,在库车、阿克苏一带颇有声望,刘暹不把他拴在身边,那是绝放心不下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