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
但是天京陷落对捻军的打击太大。要知道,捻军虽然一直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但关系真的跟太平军极其密切的。老首领张乐行受封太平天国的沃王,根据地依附于淮南,也就是当初陈玉成的地盘。
那时的捻军是外出逛一圈,抢够了,或挨打了,就跑回淮南休整一段,然后再重整旗鼓杀出去——
太平军那时在淮南掌控的一座座坚城,就是捻军最好的屏障。
而老首领张乐行之所以去年就义,也是因为陈玉成的死,让太平军尽失淮南之地,捻军不得已守卫老巢,直面满清重兵,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全军覆没。
张乐行仅率十余骑突出重围,却遭叛徒出卖,父子三人被擒,旋即遇难。
没了‘前路’,又粮秣匮乏,面对僧格林沁的重兵,张宗禹督兵出战的下场就是部将纷纷投降。
先是汪世弟部,他首先向诸佛庵的张得胜投降。接着不两日,守在东线黑石渡的捻军被汪世弟割断与后方联系后,遂也降给了清军英翰、郭宝昌部。
驻守漫水河的黑旗旗主牛宏升险些被叛变的部下缚了送给僧格林沁乞降,骁勇的红旗旗主刘守义也不敢恋战,由钓鱼台疾驰道士冲与张宗禹本部会合。
至此张宗禹的‘决战’彻底失败。十余万大军只有三万多人跟随张宗禹杀到了燕子河,经转道千箩畈越马鬃去商城边境。余下数万没有叛乱的捻军,面对全线崩溃,也挡不得清军的趁势猛攻。陈大喜在长山冲战况危急时宁死不降,刎颈自尽。其弟陈文一同死难!
陈大喜咸丰十年聚义,‘辈分’是免了一些,可其以平舆为基地,据有汝宁、新蔡、上蔡、沈丘、确山、息县等地,“袤延几及千里”,活动范围达三府一州。若不是被张曜击败,几可与张乐行的淮南老巢并称于世。
他不是张乐行这一撮中的人,却是现今捻军里仅次张宗禹、任邦达的清廷心腹大患。
而可以击败他的那个张曜,历史上似乎没什么名气,但那都是人们孤陋寡闻,看历史全看最光彩的一丁丢。
嵩武军,那是嵩武军。到了民国年间还在河南、山东、陕西蹦跶了好多年的北洋分支。
张宗禹没带着一帮残兵败将往南路跑,那是自寻死路,不远处就是长江。他引军折入安徽宿松、望江、潜山、太湖之间,僧格林沁由英山追至豫西邓州时,张宗禹残部已经易步为骑,运动快速的逃之夭夭了。
刘暹半点功劳都没捞到。张宗禹距离他最近的时候都有二三百里。七千兵勇六月份抵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