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无聊的县试(4 / 4)

南宋日记 伯山子鸳 3091 字 2021-06-07

赵知县和主簿硬是觉得此诗好极,但涉及了某些隐晦的内容,他劝“天公重抖擞”,不拘“降人才”……那还得了,莫非这泱泱大宋朝,只有他刘涣一个人才么,也忒狂妄无边。

整首诗歌读来,又有些讽刺朝廷的意味,二人故不敢了断,抱去请教了赵汝愚。

赵汝愚一看,无可厚非地予以夸赞,然后更加大胆地收起来,准备交于皇帝陛下……

故而,因他刘涣此诗,本次铅山县考,迟迟没有贴出榜来,到底哪家娃儿得了“秀才”,等得人们好心急。

做这样的事情,刘涣是有目的的,只是他的目的有些逆天。

原因是对于他一个后世人而言,他深知而今时局,孝宗其实是个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的君主。

只是很可惜,有北伐的君主,却无北伐的能臣……

如果没有记错,而今乾道七年,正是赵昚老小子又立太子的年份。据史料记载,却是立了赵昚家的老三赵惇为太子,也就是后世称的宋光宗。

不过刘涣实在很反感赵惇其人,没啥能力不说,还他妈不孝顺,大权一旦交到其人手中,南宋从此也开始了下坡路……

也不晓得,凭刘涣这后世者的能力,到底能不能左右这一事实。他很清楚,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班子强不强,就看班长强不强”。

成与不成,还得看后话……

他而今的办法,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下下策了。

(预知后事,请看后话,刘涣想办法拖延赵昚立太子……)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