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轰炸利比亚,斩首卡大佐的计划,便是交汇的产物。
当美国空袭利比亚取得初步成功时候,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兴奋地向里根报告“我方无一伤亡,这证明我们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可以进一步对利比亚采取行动。”
“我亲爱的朋友,我为小伙子们的表现感到骄傲,但是我们要缓上几天,如果苏联人只会在报纸上谩骂,我将同意下一步行动。”里根克制住了自己的激动,每一次成功都是最好兴奋剂。
与此同时,克林姆林宫里召开紧急会议。
气氛显得很压抑。
关于这一次美国行动的军事评估,分到了每一位政治局成员手上。
虽然他们都谈不上精通军事,但他们也明白,这对苏联国家安全而言并不乐观。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为众人解释美国这次行动代表的军事意义。
“我们可以认为,美国这次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消灭利比亚政府,也是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实验。目前而言,这种战术用于对付没有战略纵深的小国,有着比较良好的效果。”
“美国这一次展现一种新的战争未来,即高精准打击,更快速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从而保证胜利。”
“而在这一方面,我们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时间进行追赶。”
…………
正当众人在思索过程中,戈地图环视着政治局的成员,无声地笑了。
对于这件事情,有很多种解读方式,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对于军方而言,他们希望利用这件事情,让国家加大对于军事的投入,甚至提高军方对于国家的影响力。比如工业国防化,这种令军队介入经济的方法。
对于缓和派而言,这件事情证明了美国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与其继续抗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延续勋章控的缓和策略才是英明的选择。
对于国际派而言,美国在不断地瓦解苏联的小伙伴们,苏联人民的老朋友在一个个遭受危险,应该加大对外援助,保住那些真心实意支持苏联的朋友们。
哪怕一个比较明显的事实,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都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更何况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多重属性。
事件本身是个什么样子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在场的众人都是利欲熏心的凡人,这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如何求同而存异,提出一个能被大家所接收的观点,将其凝聚为国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