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黄河的朴刀,不是好缠的,鬼头鳄已被朴刀挂破了衣衫,如此缠斗下去,必死无疑。
鬼头鳄与尖嘴鳄背靠背,与众人厮杀。鬼头鳄用手肘支了下尖嘴鳄的后背,道:“二弟,闪人。”
二人暴喝一声,挥动兵器,往湖边猛冲,活象是两头困兽,来了个不要命的猛打猛攻,竟给他们撕开了条口子,窜入芦苇丛内。
龙黄河喝道:“放箭。”
十个弓箭手立即张弓搭箭,刷刷刷,射出了一排箭,利箭在芦苇丛内乱飞,其中一箭从鬼头鳄的肩头擦过,衣衫破碎,肩头划出一道血痕;另一箭射散了尖嘴鳄的发结,惊得他一身冷汗。直到跑到湖边,扑嗵扑嗵两声,跳进白马湖,两人才松了口气,在水底,兄弟俩象鱼一般活络,象鱼一般自由自在,一前一后,游得飞快。
这就是他俩逃生的绝招,在水底,是最安全的,世上没人能追上他俩。
***
在淮安城东南,有个叫下沙的繁华乡镇,傍着大运河。运河两岸,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码头,河边樯桅林立,码头上货物山积。这儿的码头,有一多半是属于三十六条水道的资产,在下沙,三十六条水道的生意占了绝对的优势。
沿着大运河的东岸,麇集着无数民居,有高楼华厦的客栈,也有低矮简陋的茅屋,有深宅大院,也有酒馆妓院,有清静朴实的石库墙门,也有大声喧哗的赌场茶馆,清吟巷就是蜿蜒在这些杂乱建筑中间的一条巷。这条巷子的地面,中间是青石板铺就,两侧则全是不规则的麻石铺就,巷子窄的地方只能容一车通过,宽的地方,却能容得下四、五辆马车同时并行。
清吟巷的两边生出无数的街巷,有的窄得象条扁担,七拐八弯,仅容一人通过,有的却是通向码头的通衢大道,因此,清吟巷虽然车马喧嗔,人来客往,却不会堵车,前方堵了,可以从岔道绕过去。清吟巷的两侧有许多宽街窄巷,密如蛛网,穿插纠结,形成了如迷宫般扭曲盘绕的大街小巷。
清吟巷,一个好雅的名称,却偏偏成了一个五方杂处的商埠。
在前朝,据说清吟巷的贫民窟中,曾出过一个状元,他是水手的儿子,却天资聪颖,从小读书过目不忘,令私塾先生刮目相看,稍稍长大,便才华横溢,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他的许多诗文情文并茂,脍炙人口,读书人争相传抄,一时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惜,天妒英才,其人只活了三十三岁,病死于京城翰林院任上。淮安人为了纪念他,就将他出生地的那条巷子,命名为“清吟巷”。至于他微贱时居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