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日美海军各舰只能各自为战,被中华帝国海军各舰分割包围。
中华帝国海军的战舰在火力、装甲和航速上都占优势,战斗于是在一个小时内结束,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美利坚亚洲舰队全军覆没,协约国前来观礼的各舰也都被击沉。
第一阶段,海战阶段的兵棋推演很快结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在这方面,中华帝国海军有着绝对的自信。
接下来,兵棋推演开始进行登陆战。由于中华帝国取得了制海权,所以直接对江户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华帝国将出动六个海军陆战师团,在江户湾周边六个地区同时进行抢滩登陆战斗,趁着日本陆军没有反应过来前,六路大军迅速合围并攻占江户,控制住日本明知天皇和日本中央各部门要员,然后请出能久亲王担任新天皇,迅速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只要快速结束甲午中日战争,在协约国集团没有完成战争总动员之前,彻底征服日本,那么就有可能避免世界大战。
毕竟,协约国集团见失去了日本,很大程度上可能选择妥协和忍让。
这正附和李卫国的心思,其实李卫国决定甲午年对日开战,有些冲动了,他本可以再继续坑协约国集团几年时间的。
如果不爆发世界大战,那自然是好的,既满足了李卫国教训日本的快感,又附和中华帝国的整体国家利益。
不过这种概率并不是很大,中华帝**方不可能为了这个渺茫的希望而不准备世界大战。
相反,军方都非常兴奋,终于可以打世界大战了,他们都忍了很久了,早已经迫不及待了。
接下来,兵棋推演进入世界大战阶段。
这就比较复杂了。
首先体现在经济方面,虽然同盟国集团的经济总量依然占据全世界62%的份额,但协约国集团也占31%,其中美利坚直接占了20%,虽然只有中华帝国43%的一半,但其战争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理论上,同盟国集团可以用经济总量跟协约国集团进行消耗战,最后取得胜利。但实际当中,双方的损耗比例存在变数。
接着是政治方面,协约国集团在这方面占优势了,因为同盟国集团内部政治分歧比较严重。
这都是因为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王国这三个国家,奥匈帝国跟奥斯曼帝国有领土和族群矛盾,同样意大利也跟奥匈帝国有着相关领土利益冲突。
这是同盟国集团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反倒是协约国集团,英国对沙俄做出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