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教育立国(4 / 6)

伪钞帝国 巡洋舰 4890 字 2021-06-07

高官显贵们。

带着这种想法,老百姓也就接受了自家女儿上学的事实了。

最终,李卫国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下去。

除了教育之外,李卫国最关心的便是农业了,这是立国根本,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大事。

在没有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的时代,想要解决粮食问题只能靠多开荒多种地。

李卫国制定的休养生息和免除农业税政策刺激了粮食的产量,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令新中国建国后每年都获得粮食大丰收,高产量。

按照屯田司农业局和度支司审计局的联合统计,建国前仅供考据党参考1864年数据,国内耕地总面积1254.2百万市亩,粮食耕地面积1128.8百万市亩,粮食总产量3674亿市斤,平均亩产量325市斤。建国后光华3年,考据党请参考1895年数据,国内耕地总面积为1365.4百万市亩,其中稻、麦、豆、黍、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256.7亿市亩,粮食总产量4549亿市斤,平均亩产量362市斤。

按照光华三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人口2亿1376万余人,人均粮食达到2128市斤。

这是空前的结果,令全世界为之震惊。

要知道,21世纪的中国人均粮食不过才900市斤,那可是亩产量飙升到1600市斤了。

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出,此刻的中国粮食产量非常的富足。

当然,造成这种结果并不是偶然,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减少了两亿多,耕地面积却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在加上化肥的大规模使用,综合起来导致粮食产量暴增。

短短三年时间,农民几乎都有钱了,不用再为食物发愁,每家每户都有大量的余粮出售换钱。

原本如此庞大的粮食产量会引发粮食价格严重下跌的,但李卫国及时采取了措施,并没有让粮食价格下跌,而是稳定在一个区间小规模浮动。

这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一旦粮食价格下跌,将影响两亿农民的收入和心情。

作为皇帝,李卫国优先考虑的便是维稳,农民太多了。就必须要确保粮食价格稳定,否则社会问题就会激化,不利于帝国统治。

然而,维持庞大的粮食价格稳定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

李卫国自己虽然有钱,但帝国政府百废待兴。各项支出早就赤字了,所以不能一味的往里头砸钱,需要想办法。

好在李卫国脑子灵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