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修筑的滩头阵地后面,开始射杀那些退逃过来的印度锡克兵。
锡克兵们顿时傻眼了,纷纷大骂。急忙又往回游。
这时沪军已经冲了过来,同样毫不留情的开枪射杀岸边和水中的锡克兵。
半个小时后,两万余印度锡克兵在沪军和英法联军的两面夹击下全军覆没,大部分都死在了河水中。将运盐河染成了血红色。
不过战斗并没有结束,沪军在消灭了这些印度锡克兵之后,枪炮迅速对准了运盐河对面的英法联军。
这一次轮到英法联军防御,沪军担任攻击一方了。
双方首先是隔着一条不足百米宽的运盐河相互对射,但沪军所在的河西岸并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而英法联军所在的河东岸则修建了大量的临时滩头阵地。
这些滩头阵地时英法联军登陆时首先修建的一道防线。为的是防止沪军突然袭击,所以防线上的工事修的比较完备,英法联军士兵的身体不用再暴露在外了,趴在防御工事后面,从射击孔内向河对岸射击。
这回轮到沪军头疼了,龟缩在防御工事后面的英法联军战斗十分顽强。沪军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尽皆被对方打退,于是只能隔着运盐河继续跟英法联军对射。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沪军的步枪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后装线膛枪只是装弹快,野战和守城时优势巨大,作为进攻一方时,优势就不明显了,因为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陆续都换上了击发线膛枪,虽然装弹速度慢,但有防御工事挡着,三排士兵轮流替换射击,一点都不耽误时间。同时,线膛枪的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在这方面并不比沪军的后装步枪弱。
因此,隔着运盐河,英法联军跟沪军谁也奈何不了谁,战斗迅速僵持了下来。
沪军指挥部,张小六从前线返回向李卫国报告战况。
李卫国得知敌我双方僵持了下来,一点都不惊讶,因为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历史时期内的标准战争模式,只要龟缩在坚固阵地内,兵力和弹药足够,不犯小错误,那就是旷日持久的战争,除非有坦克出现,否则谁也改变不了这种战争模式。
“我军伤亡如何?”
李卫国永远第一句话问的都是我军的伤亡,这是他的习惯,也是沪军官兵们最敬重李卫国的地方之一。
张小六回答道:“目前初步统计伤亡已经过万!”
李卫国心中一沉,这个代价有些高,不过毕竟是面对世界最强的英法联军主力,第一次东西方军队的大规模交战,还是可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