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一般一场小规模的战斗打赢了就能够分一个集体五等功,或者个人杀死一个敌人也能给个五等功。不过越往上越难,二等功至少要打赢一场战役才有份,而一等功一直是传说中的存在,至今无人能够有资格获得。
每一等功劳对应丰厚的奖励,立下五等功,奖金抵得上三个月工资,四等功的奖金相当于半年工资,三等功是一年工资,二等功是两年工资,一等功则是五年工资。
傅学贤作为李卫国的大舅哥,他自然是不缺那五年工资,但他想要那个一等功,因为他不想被别人说他是靠着妹妹的裙带关系坐上高位的,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成!这个一等功我要定了!”傅学贤咬咬牙接受了任务。
“不愧是我李卫国的大舅哥,关键时刻就是给力!”李卫国笑道,恭维了一句。
只有傅学贤自己在苦笑,他纯粹是打肿脸充胖子,咬牙应下来的差事,能不能完成,他自己心中也没底。
“走,带我去看看咱们的新式步兵炮!”
李卫国哈哈一笑,他只管下命令,受苦受累的事情自然要手下们来分担了。
在傅学贤的陪同下,李卫国来到了试炮场。
远远地就听到试炮场内传出震耳欲聋的炮声,那是试炮人员正在对他们研制的火炮进行测试工作。
到现在为止,李卫国手底下的这些试炮人员依然没有专家级别的,首先是大清帝国国内不重视火炮的研制工作,一直沿用明朝年间的大将军炮,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研究西洋火炮,但起步明显晚太多,尤其是后装火炮,这个连欧洲也处于启蒙状态,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己摸索。
别看李卫国能设计出后装步枪出来,那是他经常玩枪所以了解透彻,可他并没有机会玩炮,所以不可能将完整的现代后装火炮设计出来,他只能将原理告诉给火炮研究人员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研制后装火炮。
对于这些火炮研究人员们而言,他们也是在研究了李卫国提供的原理之后,一点点摸索研制出来的。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打击,甚至有伤亡。他们基于卫国式步枪的原理,一点点放大口径进行研究,卫国式步枪是9毫米口径,他们分别制造了20毫米口径30毫米口径40毫米口径,以此类推,一直到75毫米口径,不过75毫米口径失败了,最终只研制出70毫米口径的步兵炮。
别看只是从20毫米口径到75毫米口径,每一款口径的火炮还得对应着不同倍径的炮身,比如60毫米口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