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一旦获得肌肉记忆,二十年内都不会轻易遗忘。对我们军人来说。肌肉记忆的好处是巨大的,比如大家现在这个举枪瞄准姿势,一旦练成今后二十年内都不会忘记,有了标准动作,上了战场就能多杀鬼子,保住一条命。”
若是换了以前,李卫国说出肌肉记忆的话来,沪军官兵们是肯定听不懂的,所以那时候李卫国直接就告诉他们练习臂力。如今不同了,面前的是学生兵,有文化,能够听得懂。
听完李卫国的解释,不论是将领们还是学生兵们,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尤其是学生兵们,他们更加兴奋,能上战场多杀鬼子还能保住一条命,心中纷纷励志一定要练好肌肉记忆。
除了王志刚这边的新兵连,其他新兵连也都多多少少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学生新兵们心高气傲,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大部新兵并不敢真的跟教官对着干,都老老实实的接受训练,少数学生兵比较横的,最终也都被教官的气场和手段收拾的服服帖帖,使得沪军新兵整体训练如期进行。
站在高台上,看着偌大的训练场上正在辛苦勤奋训练的新兵们,李卫国心中一片舒畅。
不过一想到一年后将面对英法大军来犯,李卫国的脸上就变得沉重起来。
利用历史可以时刻领先一步,但一旦改变历史,就得承受改变历史的代价。
自从欧洲传回英法组织联军准备大规模侵华之后,李卫国就知道改变历史的代价了,他不敢大意,于是开始扩军备战。
以前李卫国一直奉行精兵之路,从来不盲目扩军,到咸丰八年沪军的主力规模也只有八镇十万人,而曾国藩的湘军已经扩充到三十万人,李鸿章的淮军也达到了十八万人,他们都在不停地扩充军队,扩充地盘,这让李卫国感到了威胁。
眼看着再过一年英法联军就要大规模入侵了,李卫国手中只有十万军队,得全力应付英法联军,他知道曾国藩和李鸿章自始至终都不没有去救援朝廷,任由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由此可见一旦英法联军再次来访,曾国藩和李鸿章绝不会出手相帮,甚至很有可能趁着李卫国跟英法两国拼得两败俱伤之计,插手两江,夺占李卫国的地盘。就算曾国藩和李鸿章没有动手,也不排除太平军不会趁火打劫。
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李卫国一方面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精锐军队,同时为了防备曾国藩李鸿章,以及太平军,李卫国决定大规模扩充军队。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