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4章 军火出口(4 / 6)

伪钞帝国 巡洋舰 5001 字 2021-06-07

发展民生让老百姓用得起,所以调低了售价,单独利润微薄,可架不住人多,因南方战乱而迁往上海的难民数量巨大,且有钱人居多,所以总体上还是盈利的,而且非常可观。

至于江湾工业区内的其他工厂,虽然也都陆续投产了,可用户群体还是不大,比如化肥厂生产出来的化肥,老百姓觉得贵,还不如农家肥,所以用的少。再如纺织厂,制造出来的布匹虽然成本比英国人的还低,可惜老百姓买的少,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短时间还无法打破,销量不行,最终李卫国只好自己收购了,专供政府公务员们和军队官兵们。

虽然有赔有赚,但整体上还是盈利的,李卫国喜欢放长远看问题,江湾工业区要大搞起来,一步步带动整个国家朝着工业化发展,这才是强国之路,是李卫国要做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有些困难,但李卫国相信他会成功的。

教育方面,旦复大学已经成功培训了三期夜校毕业生,为衙门和沪军提供了一千五百多名公职人员和军官,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不再缺公务员了,衙门得以正常运行。也令沪军军官们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提升战斗力,同时为今后李卫国成立专业军校奠定了基础。

旦复大学在容闳的管理下,设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虽然是大学,但实际上却是从小学生开始教起,前三年每届学生都是来自孤儿院的孤儿们,因为李卫国要培养他们尽快出国留学,所以优先录取孤儿院的适龄孩子们,让他们尽快掌握基础知识,打好底子。

除了经济和教育,李卫国最关心的自然就是军事工业了。

江南制造局经过二次扩建,英制火枪和火炮的生产规模没有变化,依然是每个月两千支火枪和二十门火炮的制造速度。二次扩建主要是针对卫国式步枪,整整增加了三千名工人,他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新手,只学会了打造其中一个步枪零件,最后由经验丰富的枪械制造工人来完成最后的磨合和组装。

经过二次扩建后,卫国式步枪的月产量达到一千五百支,这使得沪军可以进行武器更新换代了。

新武器需要沪军官兵们慢慢适应。好在之前李卫国就给中华神盾局的特工们配备了卫国式步枪,所以他从神盾局挑选了一批优秀射手来担任教官,负责教习,使得沪军官兵们很快就掌握了卫国式步枪的使用和射击方法。

首批参加试验的只有一个千人队。不过这支千人队的编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他们不再使用火枪了,战斗队形自然要进行变化,不可能再使用大方阵密集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