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国公使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前一个月乘坐海军战舰拜访过金陵,那时候他们不是去谈判,而是去勒索洪秀全,当时英国海军在长江上耀武扬威,是准备帮清政府镇压太平军,英国公使去找洪秀全,强硬要求洪秀全全盘接受清政府之前跟英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而且要加开天京为通商口岸,不过洪秀全拒绝了。当时的英国海军准备对太平军开战了,不料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迫使他们放弃进攻太平军,而改为中立。
如今李卫国的出现,使得这件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英国方面因为知道上海还有一个强大的李家军存在,太平军暂时威胁不了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安全,所以他们的行动比历史上晚了整整一个月,恰好赶上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于是放弃了直接去天京炫耀武力的打算,改为温和的试探方式。
李卫国经过考虑之后,同意了包令的请求,答应从中牵线搭桥。
于是,李卫国派心腹秘密前往天京,先去见了苏三娘,由苏三娘出面告知洪秀全。
洪秀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要跟英国人见面,杨秀清、石达开等人都赞同见面,因为他们知道英国人的火器厉害,他们跟李卫国的军火交易,实际上都是英国人提供的,这些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只是一直都没机会跟英国人谈,想着借着这次机会试探一下英国人的反应,看看他们能否直接给太平军供应火器,省的再被李卫国痛宰。
说实话,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对于李卫国两倍甚至三倍的涨价已经非常不满了,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刚刚建立,缺乏火器工匠,恐怕根本不会跟李卫国合作,甚至早就发兵去打李卫国了。如今若是能跟英国人合作军火交易,自然最好不过了。
于是,洪秀全决定接见英国公使包令,不过在那之前,洪秀全需要试探一下英国人的底线,因此洪秀全委派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二人前往燕子矶,在那里先跟包令碰面,先谈一谈,然后再决定是否允许英国公使进入天京朝见。
对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心思,苏三娘派人暗中告诉给了李卫国。
李卫国得知后也是很头疼,担心洪秀全跟包令达成合作协议,如果英**方直接向太平天国供应军火,那等于抢了李卫国赚钱的饭碗,甚至太平天国得到英国人的军火后实力壮大对李卫国也是不利的。
于是李卫国暗中敲打包令,警告他务必保持局外中立,如果军事支援太平天国,等同跟大清国宣战。
包令一口答应绝不会,可他心中的确在考虑这个问题,太平天国和大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