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来,面对沙俄的大规模军事入侵,跟沙俄处于敌对关系的英法等国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沙皇俄国宣战,英法两国政府原则上已经同意介入俄土战争了,两国国内一方面都开始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另一方面开始在全球方向上暂停扩张行动,避免跟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确保英法两国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中去。
消息传到亚洲,正在准备军事介入中国内战的香港英军司令部不得不终止了军事计划,同时英国大本营将所有军事物资调往克里米亚战场,此时英**队正在大规模换装火枪,以恩菲尔德P1851和恩菲尔德P1853两种新火枪替换现役的恩菲尔德P1842火枪,可是由于英国产能不足,每年只能生产两万到三万支该类型火枪,不足以给军队进行全面换装,加上战争期间损耗会十分巨大,所以P1851和P1853这两款新式火枪严重缺乏,英国大本营于是终止了向亚洲供应,导致英国香港军队停止了换装,甚至此前服役的新式火枪也要调往克里米亚战场。
这样一来,英国香港军方就不可能再将手中的火枪和火炮卖给李卫国了。可是他们拿了李卫国大笔的军火订单和定金,他们舍不得将这笔钱还给李卫国,同时还想赚李卫国手中更多的银子,于是最终他们决定将兵工厂设备卖给李卫国,转让火枪和火炮生产技术。
李卫国知道后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了,要知道这年月虽然还不流行技术封锁,各国对于本国的先进科技不禁止出口,但也是有特例的,那就是军事工业和技术一般都不会出口,就算出口也只给信得过或者友好的国家,李卫国能够获得英国的兵工厂和相关军事技术,更多的是因为李卫国控制着整个江东,英国租界就在李卫国的眼皮子底下,面对太平天国有可能进攻上海,英**方考虑到自身不便于出兵介入中国内战了,所以才会帮助李卫国,卖给他兵工厂和军备技术。
于是,总额一百万两银子的兵工厂买卖顺利谈成了。由香港英**方帮助李卫国在上海建立一座兵工厂,建成后该兵工厂可以生产P1842、P1851和P1853式火枪全套零部件以及发射药,以及12磅炮、16磅炮、24磅炮、32磅炮,以及配套的开花弹生产设备和技术,甚至64磅要塞炮也被李卫国以上海地势平坦需要重型要塞炮防御方能抵挡太平军的进攻为由,迫使香港英**方同意提供设备并转让64磅炮炮管生产、加工技术,以及配套开花弹生产设备。
总计三百七十二套机器设备,香港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