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好的武器,也必须要展示好,这一款武器只是在威力上面加强了,而不是改变了缺点,那么温度是必须要加强的,还有一点就是射程上面。
接下来的演习,就不能让在附近了,虽然火箭弹精确度相当的高,75公里,才300米,可是谁也不敢赌,不可能拿五公里十公里之外的试验场,200辆火箭弹发射车,他们会在60公里之外布置完毕,而目标位置则是在观察哨的12公里之外。
他们所处的位置,12公里之外的高山掩体之中,足足3米厚的掩体,即便重炮直接覆盖攻击,也没有问题,更别说是相隔12公里,火箭弹即便是误差再大,也落不到这里,落到这里了,也不会太多。
火箭弹,在杨元钊的支持下,直接在第一时间就避免了德国V1V2飞弹的问题,直接用概率学和火箭动力学,解决了精确度的问题,精确度依然无法可控,一定程度上面德国的v1v2从某种意义上面,就是大号的礼花弹一样,装载了更多燃料,可以飞的很远,在威力和准确性上面,都不高,算的上是火箭出现的尝试。
可是中国方面,飞行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已经到达了相当的阶段,甚至初步的风洞已经完成,中国大型运载飞机和战略轰炸机,都经过了风动实验,用真实的数据,来对形态进行调整,杨元钊也把的后世的一些飞机的形态给画出来,只是一个基本形态,却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火箭也是一样,火箭速度更快,空气阻力对于火箭的影响更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外形,一定程度上面,损失的动力会非常的多,不过材料学的出色,中国火箭使用的燃料,还是也,可是燃烧比来说,比V2导弹要高,V2使用的不过是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是氢气和酒精的混合,燃烧度够了,可是可控性差了,
中国的火箭实验室直接越过了这个阶段,使用液氧加煤油,在飞行之中,飞行姿态和可控性相当合理,这些都是火箭弹在之前的两次演习之后,获得的改变,或许精度上面提升的幅度不高,可是核心区域的落点比例明显的增加。
这些只是纸面上面的,真正要展现的,就是火箭弹的战斗部位,铝热剂添加剂可以让温度上升,这一点对于战场上面的钢铁,有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首先,是针对装甲力量的测试,在最少2平方公里的地方,按照摆放的位置,分布着300个摆放成为不同位置的坦克伪装,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坦克部队,其中最厚的装甲,是主战坦克的装甲,最薄的也是装甲车的,他可以比较直观的模拟,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