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半导体上面,远超过世界的水平,可是雷达依然是半导体和无线电最尖端科技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因为先进,所以投资巨大,就拿一台普通的重巡上使用的雷达来说,价格高达120万,几乎相当于一条轻巡的价格,如果把他缩小一半,价格最少翻上2翻,一旦构建错误,在通电和运行之中发生问题,这个雷达就无法使用了。
空基雷达专门立项研究之后,每月的费用高达7000万,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哪怕是见多识广的研究员,也不由心惊胆寒,西北大学获得中央的直接拨款是10亿,一个雷达研究所的分至项目,一年可能就是8.4亿,这还是目前状况,一旦提供新的构架,可能投入的就更多,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那麻烦大了。
中国的研究员并没有那么的保守,也不怕承担责任,只不过对于雷达是一片未知,失败的可能性太大了,如果真的毫无保留的投入的话,每月的花销可能是现在的10倍,甚至一两年都没有成果都有可能。
这样投入,即便是杨元钊也感觉到头疼,他第一次感觉到,提前弄出来了这些东西,耗费太大了,还好只是一个简单的机载雷达,而不是火控系统,如果加上火控系统和导弹,恐怕投入会更大,他只能够按照印象进行提点,并且敦促下面的人展开实验。
对于多普勒,很多人都了解,这是一款在19世纪中后期提出来理论,到现在已经超过50年,早已经不是封锁的技术了,雷达跟多普勒合作,还是第一次,在杨元钊承担资金,并且一力推动之下,关于这方面研究继续下去了。dudu3();
果然这两者之间有相同性,基于多普勒效应,再加上单脉冲的提出,一些研究员有了灵感,理论和设计开始喷薄而出,在完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计算工作之后,有3成可能性成功。
30%的成功可能性,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当低了,投入到其中,会产生巨大的浪费,可放在雷达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项目,3成已经不低了,之前的那些项目,就算是研究员再怎么有信心和乐观,能够有5%的成功率已经不错了,这样的成功率,即便是再怎么激进的研究员,也不敢拿随便的下手,可是30%,大部分的人员都看到了曙光。
原来的路走不通,只能够另辟蹊径,这一款独特的雷达,成功的可能性在3成以上,就已经值得去赌了,即便是失败了,也等于是为成功积累经验,因为方向对了。
在所有人都认为,接下来是要制作的原型机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是,一力推动机载雷达研究的杨元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