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人力,在战争之中,德国大幅度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学生培养的总人数,把因此而分流出来的一部分人员,招收到了军队之中。
杨元钊一直都在留心德国教育情况,在知道了这个局面之后,主动的让外交部跟德国方面交涉,要求德国不要减少名额,可以保证德国现在的名额,其他的名额,被中国承担了,负担起相当于原来3倍以上的学费,这样的额度不小,德国也是在拨款和学费相结合才拥有的教育经费,3倍的学费,不但弥补了教育经费,其实2倍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净利润了。
德国甚至把留学教育,变成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定程度上面,一个知名的大学教授,所创造的价值,比一个资深的军工科学家更高,正是这种认知,让德国改变了原有的方法,大学教师这种人,一般都是知识分子,能够成为合格军人的是少数,在中国帮助解决了人力问题的前提下,德国对于人力的需求,没有原来历史上面那么大,大学教师本身也是可掉可不掉,只不过不能白白看着他失业,养着他,这才抽调到军队的。
原来的历史上,几乎抽调了各阶层的人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德国的工农业生产,可是这个时代。中国为德国最少解决了1500万的劳力问题,剩余的这些,德国肯定会有所选择,一些价值较高,能够创造出价值的,将会留下来。
3倍的学费,200万人,按照平均每一个人一年的学费34英镑来算,3倍就是125英镑,这可是102美元,算下来,只是150万人一年就是2亿美元以上,再加上伙食,固定的消费等诸多方面,这部分教育会为德国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这可不是小数目,差点比得海军的消耗了。
中国对于留学生的管理,相当的严格,本身在国内就经过了几重选拔,只有更优秀的留学生,才能够获得更高神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面,德国跟中国的联系解密,特别是留学产业,为德国每年创造了6亿元的财富,要知道,目前德国的留学生总数高达800万,这笔钱可不少啊,哪怕是巴库被占据,俄罗斯这边的被占领土,长期给德国提供财富,可是这些却是成本最低的,只要负责传授知识,就可以获得如此多的财富,德国付出的,也不过是几万名的教师。
在军事前线之中,哪怕10万名的士兵所起到的作用死微乎其微的的,要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战争,百万才是起点,甚至一些大规模的突袭,几百万也都是正常数量,与其让这些,不太合格的士兵,在战场上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惹来麻烦的大学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