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帮助下,德国几乎让陆军数量逼近800万,还有100多万是阵亡和重残,这已经逼近了极限了,即便还有,也为数不多,还需要时间来整备起来。
前线200万到300万精锐部队被全歼,协约国突破波尔多防线,德国不能说是一泻千里的,最起码说败局已定,只要协约国收复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待德国的,就只能够是和谈,体面的退出战争,否则,就是灭顶之灾。
中国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是战略方面的必然结果,支持德国也是为了中国的利益,几乎给了德国很多的好处,有德国搅局,搅乱整个白种人的世界,让他们相互捉对厮杀的,给中国创造机会,从1913年到现在,给中国创造了4年的机会,中国也抓住这些机会,大力的发展,并且到去年,真正走上了前台,跟美国正面作战。
一旦德国前线失败,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中国不可能把自己的劳动力派过去当兵,那不是中国的选择,德国支持下去还可以,一旦失败,那就是一个泥潭的,落入到那个泥潭之中,即便是中国也很难全身而退,与其的投入到德国,还不如继续扩张自己,稳定目前的战线,中国跟欧洲,跟美国距离都是同样遥远,只要稳守住自身,起码地利这个优势是占据了的。
中国可以推守自保,甚至可以不看德国方面的脸色,可是在石油资源上面,几乎不可能保住巴库,在丢掉了巴库的前提下,中国还怎么让德国履行承诺,巴库是控制在协约国的手中,中国为巴库兴建的大规模石油资源,基本上是打了水漂的。
这也是中国开发巴库很犹豫的心理,从始至终,中国都非常清楚,中国能够获得的石油资源,也就是现在的这段时间,一旦这个时间错过了,那就没有了,中国投入阶段,为了巴库的扩建工程,最少投入了3亿美元以上,可是因此获得了稳定和廉价的石油,拿一年1亿吨来说,3亿美元就等于一吨石油均摊3美元,3亿就是一美元,这根本没有问题,当然了,石油资源在这些列强眼里,远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是在普及了机动车,在石化领域,逐步的提升的中国,当然很清楚石油的作用,远不是一桶10美元以下能够形容的,最少要到40美元左右才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
在初期的,中国的石化领域,享受这两方面的的优势,一方面在成本方面,10美元一桶的石油,在石化成本上面,几乎是白捡的一样,而的另外一方面,中国首先介入了石化领域,单单是丝袜一项,就足以让中国赚的瓢满钵满了,这是中国在石化之中最大的支柱。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