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练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哪怕没有威胁的情况之下,也是在战斗的状态之下打过去,战争永远比训练来的快,德国这边到时打的爽了,协约国一边就惨了的,他们选择了最错的结果,退守到了防线之中,防线是稳固了,却更加密集了,要知道,此时此刻在德国前线155重炮最少也有8000门左右,本身使用重弹之后,威力远比普通的155大,协约国又是密集阵营,顿时倒霉了。
防炮洞是可以挡住155的,可是其他阵地就不可以,相当于220毫米重炮攻击的炮弹,又精准度相当的高,公海舰队舰炮强大,可再怎么,他的火炮数量有限,8000门火炮,毫无顾忌的攻击,又打的比较精准,伤亡数字就大规模的提升起来了。
德国见到有便宜可以占,加上公海舰队的偷袭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再一次集中火炮,攻击了一处薄弱的环节,突破了这一道防线,歼敌数量不多,在25万左右,可是波尔多前线再一次的后退了3公里,整个防线都有些龟缩,一些地方甚至有些岌岌可危了。
本身因为美国加入,美国带来的协约国的实力的提升扩张的波尔多战场,再一次被突破了两个战线,这对不德国而言,是极大的好处,少了侧的两个战线,波尔多战场上面的容纳度,就会少15%以上,即便的协约国有再多的军队,也没有办法展开,
这样下来,所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这也算是德国最大的胜利之一,不过伴随着占据的领土越来越大,德国需要守卫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连带着有很多很多的部队必须要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之下,需要的部队也需要更多。
这也是德国向中国要求人力的根本原因,无论是300万的劳动者,还是180万的印尼土人,这些都是及时战力,战争越发展,需要的兵力也就越多,德国已经在过去的3年时间之中,深挖潜力,可每年增长的劳动力数字都相当的有限,如果不是中国的支持,德国绝对做不到,在保证了国内工农业生产都相对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还抽调了大量的部队,可是的再进一步,应该是不行。
1916年应该是关系到战局最关键的一年,一方面中国已经实际上参战了,无论是偷袭美国,还是在澳大利亚,太平洋战场上面出动,都给美国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占据了夏威夷之后,距离美国只是一步之遥,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欧洲战场,此时此刻,德国还不知道,日本已经有归附的打算,否则的话,一定会更加坚定的。
既然美国因为本土的关系,对于欧洲